核心力量训练 .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随着国内外专家学者对核心力量训练理论与实践的研究,核心力量训练作为传统力量训练的

补充和发展已逐渐被我国专家学者及教练员所接受,目前在我国竞走队、跆拳道队、皮划艇

队、冰上等多个项目的国家队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中已经开展起来。然而,当我们思考核心力

量与传统力量训练的关系时我们发现,在核心力量训练中增加的一个“不稳定因素”———核

心稳定性训练(corestability)成为分析二者之间关系的关键,所以陈小平

教授也将核心力量训练称为核心稳定力量训练[1],那么增加的这一“不稳定因素”及其对

力量训练产生的影响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1核心”及“核心稳定性”

1.1“核心”解剖学和生理学特点目前对于人体“核心”位置的界定虽有多种不同的方法,

但是位置界定基本都是在围绕人体重心所在的腰椎、骨盆和髋关节联合的周围,所以根据这

些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以及与人体重心位置的关系,笔者将人体核心的解剖学位置界定在人

体膈肌以下至盆底肌之间的区域,而将肌肉的起止点或起点或止点位于这一区域间的肌群称

为核心肌群,所以位于大腿上的有些肌肉如股直肌、肌二头肌由于起点在核心区也因此被列

为核心肌群,这样共33对加1块膈肌构成了人体核心肌群(见表1)。这些肌群从分布特

点上分析,它们分别从人体的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3个维度不同层面将腰椎、髋关节和

骨盆进行包裹,而且根据Rood(1972)研究结果,脊柱浅层的运动肌群如背阔肌、

竖脊肌与脊柱深层的稳定肌,如多裂肌等在运动中被激活的方式和收缩形式明显不同[2],

使人体核心从结构与功能方面保障人体尤其是在运动过程中在矢状面、额状面和水平面每一

个位面上保持稳定的能力。

1.2核心稳定性的定义

目前虽然核心稳定性的研究虽已成为国外众多体能训练专家、教练员、康复师等研究的热点,

但是至今“核心稳定性”还没有一个普遍接受的定义。陈小平教授认为,核心稳定性是指在运

动中控制骨盆和躯干部位肌肉的稳定姿态,为上下肢运动创造支点,并协调上下肢的发力,

使力量的产生、传递和控制达到最佳化[2]。简单地说,核心稳定性是指腰-骨盆-髋联

合结构的稳定程度,而稳定和不稳定是反映结构状态的一个力学概念,所以目前多见从生物

力学角度来界定稳定性,例如Whitesider定义脊柱的稳定性是承载生理应力下,

脊柱没有进行畸形发生或加重,神经无进一步损伤[3]。Pope以平衡力学的角度认为

是结构刚度的减小为不稳定;Quirkily和Willis(1983)认为脊柱不稳

定是功能障碍系列过程中的一个环节,包括脊柱功能失调、脊柱不稳定以及最后运动节段的

重新稳定。Farfan(1984)认为脊柱不稳定是在无新损伤的情况下生理性载荷引

起椎体间关节异常显著变形的状态。FryMoyer(1985)将脊柱节段不稳定叙述

为运动节段刚度的减小,并根据病因学及放射影像表现将腰椎不稳定分为4种类型:包括轴

向、旋转、移位以及后滑脱、医源性不稳定。Panjiabi和White(1992)

定义为,在生理载荷下脊柱维持椎骨之间关系以保证诸如无初始损伤、无额外的神经功能缺

陷、无严重畸变或无失能性疼痛等能力的丧失[4]。以上这些从生物力学角度定义脊柱的

稳定性,是把脊柱视为材料,把脊柱刚度作为反映脊柱的稳定程度,这种在离体状态下对脊

柱骨源性稳定系统的研究,使脊柱稳定性研究具有可操作性———通过对脊柱施加标准载荷

后观测脊柱节段运动,通过载荷-位移曲线评价脊柱的稳定能力。然而对于在体脊柱尤其是

在运动中核心稳定性的界定目前尚存在一些技术难度,这也是目前没有一个公认的核心稳定

性定义的主要原因,可见未来从骨源性稳定系统与外源性稳定系统及与神经系统间高度协同

的角度来完整地定义核心稳定性成为今后努力的方向。

2核心稳定性研究的科学理论依据

医学领域中对脊柱稳定性的研究的成果为竞技运动核心稳定性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

和参考依据。

2.1脊柱稳定性解剖学研究

20世纪60年代早期,Holdsworth研究了脊柱稳定性与脊柱结构之间的关系,

创立了脊柱二柱理论(twocolumn)。他认为,椎体、椎间盘及前后纵韧带组成脊

柱的前柱,主要起传递重心的作用,后柱包括椎弓根、椎板、横突、小关节突、黄韧带、棘

间韧带和棘上韧带在脊柱运动中起张力带作用,这二个柱决定脊柱的稳定性。80年代早期,

Denis提出了三柱理论,其前柱由前椎体、前半椎间盘、前纵韧带构成,中柱由后半椎

体、后半椎间盘及后纵韧带构成,后柱与Holdworth的后柱概念类似[3]。这种

从脊柱骨性结构特点对脊柱稳定性的研究为核心稳定性研究提供了解剖学依据。

2.2脊柱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