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16页] .pdf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16页] .pdf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标准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食品微生物学

适用专业:食品营养与检测

教学模式:“工学交替,教、学、做一体化”

计划学时:64

一、课程性质

食品微生物学是一门广泛涉及生命科学领域和食品工程范畴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

合的应用学科;它既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分支学科,又是食品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

专门研究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的种类、特性以及微生物与食品的相互关系及其生态条

件的一门学科;它对食品加工和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是食品加

工专业不可缺少的专业基础课。

先修课:《无机化学》、《有机化学》、《食品生物化学》

后续课:《食品卫生与检验》、《乳制品加工技术》、《肉制品加工技术》、《蛋制品加

工技术》、《食品卫生与安全》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熟悉食品微生物基础知识;

2.了解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类群、特点;

3.具有无菌操作概念;

4.熟练掌握微生物观察、培养与分离的基本方法及技能;

5.掌握各类食品中微生物常规项目检验的方法及技能;

6.掌握食品微生物污染的检测方法及技能。

(二)能力目标

1.了解与食品有关的微生物类群、特点及其在一定条件下与食品的关系;

2.开发利用有益的微生物,拓展食品的种类;

3.对于引起食品腐败、导致食源性食物中毒的有害微生物要千方百计控制它,延

长食品的货架期,保证食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杜绝食物中毒。

(三)素质目标

在以实际操作过程为主的项目教学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专业技术

交流的表达能力、制定工作计划的方法能力、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解决

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三、课程设计

(一)课程的设计思路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在设计思想上充分体现一体化,即:理论与实践内容一体

化、知识传授与动手训练场地一体化、理论与实践教师为一人的“一体化”。

《食品微生物学》的课程内容要经历由社会调研的行业岗位分析到典型工作任务

确定,从典型工作任务对职业核心能力的要求到学习领域的设定,强调学习领域的教

学内容是由多个学习情景的整合,在每个学习情景构建中分成应知知识点、职业能力

要点、职业素质训练三个部分,为学生素质能力、职业能力、创新能力培养开拓了新

的途径,每一个学习情景对应一个典型工作过程。

(二)教学内容的选取

食品微生物学课程是食品营养与检测的专业课,要求学生既要掌握适度的理论知

识,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就业后的进一步发展打好基础;又要熟练掌握

设备操作技能,保证学生就业后尽快适应社会需要。因此在教学内容的选取方面就应

该充分考虑学生就业和发展的关系,以学生就业为导向组织教学内容。

1.针对职业岗位

根据对食品企业的调研分析,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岗位主要是食品质量检验,考

虑到高职高专学生基础差,动手能力较差等特点,在教学能容的选取上,每一个学习

任务的教学内容都有很强的针对性和适用性,并鼓励老师开设大量的实操课,提高了

学生的动手能力。为学生更好更快的适应社会打下了量好大基础。

2.针对学习目标

我们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安排中,安排了工作模拟场景,以此衔接每一个学习任

2

务中的学习环节。

(二)教学内容的适用性

教学内容组织体现了完整而真实的工作任务和从头至尾的系统整体把握,完全适

应食品企业岗位工作任务的需要。

1.以真实项目导入、以真实任务驱动

即以完整而真实的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情景的教学载体,贯穿了学习情景的所有知

识点。学生通过参加模拟公司真实运作的教学组织行为,历经完整工作过程,锻炼了

自主性和创造性,学生获得了职业能力的形象化锻炼,从而达到“工学一体化”、“教

学做一体化”。

在教学内容的选取上,做到以下两点:

教师对每个项目都先进行相关知识培训作为必要的基础理论,而许多技能依靠前

续的学习领域来培养学生,本课程要求学生直接运用。在学生做错或没有掌握好的情

况下,必须及时指点或补充教授,以此提高学生掌握适度够用知识的适应能力。

高职高专院校学生的学习思维规律是:形象思维高于抽象思维,自学差,基础差,

应试教育的烙印太深,素质教育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