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槐树移民家谱七.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大槐树移民家谱七

(河南)券门杨氏家谱序

据“杨老坟”(现称名四知陵园)大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62年)碑文记载:始祖讳澄,原籍山西晋人也,自大明洪武十四年,迁至河南省南阳府唐河城北二十五里券门杨占业。我氏至今已有六百四十四年,原始家谱失落于世,无作考证,惟一以幸存的古墓碑记载为史证。另据大清康熙二年现存碑文记载:杨氏四体字派,以子孙云。

山东)郓城县南关《杨氏族谱》序

木生本,水发源,山有支派,此天地生物胥有根基,以传万世而不绝也。况人为万物之灵,能不报本念宗而有统绪乎。且我杨氏历为大族,原籍山西洪洞县城北杨六庄人也。自大明洪武二年,迁于山东郓境以来,始祖兄弟三人,皆分处栖身,长居郓城西北五十里后杨集,次居郓邑南关,三支居后杨集南二里前杨集,各居一处,历有年矣。于今,恐经日久族宗失传,遂修族谱以传后世,此民国二十年事也。今民国念七年倭寇侵华,兵荒马乱,复恐失吾族谱,恭录多部,易于保存,免于万一,又绪起报本追远之心,匆邀族人,沐手重修而垂后世不泯云。该碑记载:“明季大乱杨氏祖有才由青州府诸城县南门里迁此建村,以姓命名南杨庄。

该碑记载:“明洪武年间(1368—1398年)程氏祖思礼于山西洪洞县奉命迁此建村,以人名村曰,祖思礼屯后逐渐扩延形成四里长街之大村,1912年防溢口分筑前后两寨,杨寨居前故曰前寨。1958年后,以前寨杨姓较多复改名杨寨。”

(山东)崔寨村崔氏碑记

2003年12月5日于山东省东明县。“据《崔氏家谱》记载,明永乐十二年(一四一四年)崔氏祖从山西洪洞县仁孝村迁此建村,以姓氏命名崔寨,后因村庄扩大,分为两村,该村在东,故命东崔寨。一九八九年四月立。”

墓碑碑文(碑阴)记载:“吾始祖山西省洪洞县仁孝村人也。自明朝永乐十三年惟仪祖迁河北省开州府,移山东省东明县怀良村,东至古路沟西至草庙为记,依姓起村名即崔寨村……”前清处士先祖考讳顺,卿字殿臣妣德配程孺。

人崔公之墓(碑阳),碑额上书“水源木本”,右联“承祖宗冰霜雨露”,左联“报先人春祠秋曾”。中间字为“前清处士先祖考讳顺卿字殿臣妣德配程孺人崔公之墓”。

(河南)清凉集崔谢张陈序谱碑

溯自元顺帝不君,天下鼎沸,刘福通、韩林儿等盘踞亳城,掠地攻城,豫东淮北之地,废为战场。民生其时,不死于兵,即死于疾,其生存者盖亦寡矣,故明太祖定鼎之初,即下诏迁民。时有崔公金明者,山西平阳府洪洞县名士也,家亦在迁中,公念半去半离乃为令制,而骨肉分散实为难堪。因携四子同来,分为崔、谢、张、陈四姓,卜居于邑之艮方清凉集,使分门别户,各占土宇村落。一姓虽分四姓,四姓乃属一脉。即开越制之嫌,更免生离之悲。又恐久而易疏,因将四姓祖莹交互而葬,以志不忘。其为后人计,亦可为周而密矣。厥后各姓户族蕃衍,家业扩充,南北分居者四五十里,蒙业而安者十四五村,虽非名门世胄,亦邑东之一大望族也。使无谱以联属之,则班次之间有不错乱者乎!爰于民国十三年三月间修谱功竣,崔群象斋、谢君贯琼、张君文敬、文光、致远等,复聚而议曰:“今者虽成书,一经兵燹,仍为易失,是谱之寿世不如碑之延年,于是便议立碑于前墓祖始,以垂永远。议定问记于愚,愚素不文,然念张君文君、谢君贯琼与我有朋友之义,象斋、文光与我有师弟之情,致远则又与我有姻亲之关,是不忍辞也,爰抒俚语以志之,不敢言文也,谨将其村庄罗列于左。清庠生当选县议员后充小学教员孙步丹撰文。清庠生师范学校毕业后充小学教员崔象斋书民国十三年吉月谷旦立。

洪武三年春,我始祖讳金明始迁古城村,此风雨飘摇家室未定之秋也。先籍贯山西,世本洪洞,一旦移居河南,聿来之巳,桑梓谊重,骨肉情深。我祖四子,欲偕伯仲,则步季不愿;欲偕叔季,则伯仲乐从。时*从此,爰取全家迤逦东道,去之豫东永城县艮隅因胥宇焉。兹时也,土广民稀,将四子分为崔、谢、张、陈四姓,棋布而居,使之互助友协,出入守望,地等距离,又俨然同一室也。开基之初,其目的有如此,追其即世卜吉安葬地点,在沙土刘集之西,槐一株,柏七株,至今宛在。二世祖寿终,皆归葬于祖莹,三世祖始莹域,崔氏之莹卜葬于陈氏村北,陈氏之莹卜葬于崔氏村南,谢氏之莹卜葬于张氏村之右,张氏之莹卜葬于陈氏村西,是望后世亲亲密密,互相拜奠,互相祭扫,不致生亲而见疏之虞也,继创之基,其目的又如此。厥后枝叶繁衍,丁口群庶,九世祖字星恒,修谱作志,宗派分明。及流贼祸起,荡柝离居,其谱大都不存。十四世祖字奉功,欲重修之,临族访问,借得陈氏残谱半册,脱略不辍,为此中止,仅在墓前,勒石以志大略,时康熙五十三年矣。咸、同之间,发匪猖獗其间,无人重续。二十世族伯谢公字香亭,痛两朝之世系愈远愈疏,四世之坟莹无碑可凭,因约族人在分姓祖墓前,勒碑以记分姓之由,时又光绪十三年矣。民国

文档评论(0)

zhuw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