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别康桥》(同步学案)(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再别康桥》(同步学案)(解析版)-2023-2024学年高二语文同步学与练(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docx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2课《再别康桥》

01

01

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素养目标

重点难点

1.了解新月派诗歌,了解徐志摩身世以及写作时代背景。

2.通过赏析诗歌内容,分析诗歌手法,鉴赏诗歌的“三美”艺术。

3.感受作者对于康桥的感情,理解诗人感情的深沉和表面的平静。

1.选择喜欢的文学体裁,练习创作短篇作品。

2.保证独立自主阅读,设计促进学生个性化体验的阅读活动,体悟不同作品的情感特点和语言风格。

3.开展研讨活动,交流阅读写作的体会和感悟。

1.分析诗歌手法,鉴赏诗歌“三美”艺术。

2.把握作者的情感,理解诗人深沉的情感和平静的表面。

0

02

预习导学

知人论世筑牢基础

【作者简介】

徐志摩(1897—1931),浙江海宁人,诗人。原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1922年回国后,发表大量诗文,与同学成立“新月社”。徐志摩短暂的一生正处在中国社会最黑暗的时期,但他从未停止过对“爱、自由、美”的渴望与追求,笔耕不辍,被梁启超赞为“一手奠定了中国新诗坛的基础”。

【写作背景】

1920年至1922年,徐志摩曾游学于剑桥大学。康桥(剑桥大学所在地)时期是徐志摩一生的转折点。正是康河的水,开启了诗人的性灵,唤醒了久蛰在他心中的诗人的天性。1928年,徐志摩故地重游。7月底的一个夏天,他一个人悄悄来到康桥找他的英国朋友。遗憾的是,他的英国朋友一个也不在,只有他熟悉的康桥在默默地等待他,一幕幕过去的生活图景,又重新在他的眼前展现……11月6日,在归途的南中国海上,面对汹涌的大海和辽阔的天空,徐志摩展纸执笔,记下了这次重返康桥的切身感受。

【生字注音】

河畔(pàn)荡漾(yàng)青荇(xìng)

浮藻(zǎo)长篙(gāo)漫溯(sù)

斑斓(lán)笙箫(shēngxiāo)

【重点字词】

1.招摇:故意张大声势,引人注意。

2.漫溯:很随意地逆流而上,随心地向着水中某个目标前进。

3.斑斓:灿烂多彩,多用于书面语。

【思维拓展】

什么是“新月派”?这个派别又有什么样的特点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相关链接】

新月派是中国现代新诗史上一个重要的诗歌流派,受泰戈尔《新月集》影响。该诗派大体上以192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提倡新格律诗,主张“理性节制情感”的美学原则与诗的形式格律化;后期新月派提出了“健康”“尊严”的原则,坚持超功利的、自我表现的、贵族化的“纯诗”的立场,讲求“本质的醇正、技巧的周密和格律的谨严”。

【题目讲解】

《再别康桥》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宛如一曲优雅动听的轻音乐。1928年秋,作者再次到英国访问,旧地重游,将自己的生活体验化作缕缕情思,融汇在所抒写的康桥景色之中。

0

03

探究提升

(一)诵读感知诗歌内容

1.诵读感知

1.把握节奏:诗中的韵律较为明显,可以通过轻重缓急的声音变化来突出诗句的韵律之美。

2.适度停顿:在逗点处稍作停顿,使诗句的意义更加清晰。

3.虚声的使用:在诵读“轻轻的”和“悄悄的”时,气息应很充足,运用声乐中“以气托声”的技巧,提气,把声音放轻,以半气半声的效果读出,同时利用收腹拉住气流使之均匀送出,以表达诗歌极强的抒情性。

4.重音的处理:在第一节和最后一节中,要特别使用轻读。这两节中的“轻轻的”和“悄悄的”都应处理成重音轻读,以表现诗人虽爱得浓烈却不愿打扰康桥的宁静,也从整体上传达诗歌“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的感情基调。重音的另一表现形式是拉长音节。例如在第一节中,“轻轻的我走了”和“作别西天的云彩”,在“轻轻的”之后和“作别”之后,都应有一个稍长的拖音,将音节拉长,且气息不断,以表达诗人的缠绵与不舍。

(二)明确诗歌基本结构

1.文本结构

诗歌以作别康桥时的情感起伏为线索,先着眼现实,写分别的离愁;然后避实就虚,开始寻梦,描写金柳、青荇、清潭、星辉、夏虫等意象;最后,再次照应现实,再写离愁。

(三)文本内容探究

1.分别找出诗中含有色彩的词语和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并分析各自的好处。

全诗选用了“云彩”“金柳”“夕阳”“波光”“艳影”“青荇”“彩虹”“青草”等词语,给读者视觉上的色彩想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康桥的一片深情。全诗共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一幅可以画得出的画面。如向西天的云彩轻轻招手作别,河畔的金柳倒映在康河里摇曳多姿,康河水底的水草在招摇着,似乎有话对诗人说等。

诗人通过动作性很强的词语,如“招手”“荡漾”“招摇”“揉碎”“漫溯”“挥一挥”等,使每一小节诗都富有流动的画面美,给人以立体感。

在3、4、5、6段中通过作者的精心描写,你可以看到什么场景,请你把这种场景描述出来。

第三段:康河沁人心脾的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