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国大典》教学设计新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开国大典》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和重点词语。

-了解《开国大典》的历史背景和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习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通过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培养学生珍惜和平、热爱生活的情感态度。

重难点:

1.课文的理解:课文详细描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学生需要理解课文中的主要内容,如大典的举行、毛泽东的宣读、阅兵式等。

2.情感的体验:课文充满了对新中国的热爱和自豪,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课文,体验这种情感,培养自己的爱国情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步骤

1.引入话题: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一些与新中国成立相关的图片或视频,如五星红旗、天安门广场、毛泽东主席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或视频背后的历史意义。

2.提问: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们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是怎么成立的吗?你们知道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吗?”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引入课文:教师可以简要介绍《开国大典》这篇课文的内容,如课文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大会的盛况,毛泽东主席宣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公告》等。

4.激发兴趣: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些与课文相关的历史故事或趣闻,如开国大典的筹备过程、天安门广场的布置、阅兵式的盛况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词语解释

1.政府(zhèngfǔ):政府是指执掌国家行政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机关。学生需要了解政府的职能和作用。

2.外宾(wàibīn):外宾是指来自其他国家的宾客。学生需要知道外宾的中文意思和英文表达。

3.宣读(xuāndú):宣读是指公开地朗读或宣布。学生需要理解宣读的含义和在课文中的运用。

4.阅兵(yuèbīng):阅兵是指军队列队接受检阅。学生需要了解阅兵的仪式和意义。

5.爆竹(bàozhú):爆竹是指一种能够爆炸的烟火,常用于庆祝和节日。学生需要知道爆竹的中文意思和英文表达。

6.汇集(huìjí):汇集是指人或事物从四面八方汇聚到某一点。学生需要理解汇集的含义和在课文中的运用。

7.播放(bōfàng):播放是指广播、电视等媒体播放节目或音乐。学生需要知道播放的中文意思和英文表达。

8.隆重(lóngzhòng):隆重是指庄严、盛大。学生需要理解隆重的含义和在课文中的运用。

9.肃立(sùlì):肃立是指恭敬、庄严地站立。学生需要了解肃立的中文意思和英文表达。

10.陆续(lìxù):陆续是指有先有后、不断接连地。学生需要理解陆续的含义和在课文中的运用。

三、作者简介

《开国大典》这篇文章的作者是李普。李普(1918年8月~2022年11月8日),湖南湘乡(今属涟源)人,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资深新闻工作者。他在中国革命战争时期就从事新闻工作,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在新闻战线上工作,曾任新华社记者、编辑,参与过许多重要新闻报道的编写工作。《开国大典》一文就是他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所写,记录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会的盛况。李普的作品以真实、生动的笔触展现了新中国成立的伟大时刻,传达了人民群众对新生共和国的热爱和喜悦之情。

四、课文详细讲解

【第1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描述了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在北京举行开国大典的场景。

解析:“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在首都北京举行典礼”,这句话交代了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和主体;“参加开国大典的,有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主席、副主席、各委员,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体代表,有工人、农民、学校师生、机关工作人员、城防部队、总数达三十万人”,这句话描述了参加开国大典的人员,包括政府领导、政协代表、各界群众等,总人数达到了三十万人;“观礼台上还有外宾”,这句话说明了在观礼台上还有来自其他国家的外宾,展示了开国大典的国际化影响。这段话通过简洁明了的语言,生动地描述了开国大典的盛况,表达了中国人民对新中国成立的喜悦和自豪之情。

【第2自然段讲解】

这段话详细描述了天安门广场的布局和景观。首先,指出了会场在天安门广场,然后对广场的形状进行了描述,称其呈丁字形。接着,按照从北到南的顺序,依次介绍了丁字形一横上的河、五座白石桥、城墙、天安门城楼,以及一竖向南直伸到中华门的情况。最后,在一横一竖的交点南面,场中挺立着一根电动旗杆。

通过这样的描述,读者可以清晰地了解到天安门广场的布局和主要景观,同时也能够感受到这个广场的庄严和肃穆。

【第3自然段讲解】

这句话描述了天安门城楼上主席台的布置情况。首先,指出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然后具体描述了城楼上

文档评论(0)

dufei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