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复习.pptxVIP

【课件】选择性必修二 第一章 种群及其动态 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4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1.概念: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

知识回顾????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

2.应用:濒危动物保护、农田杂草状况调查、农林害虫的监测和预报、渔业上捕捞强度的确定等,都需要对种群密度进行调查研究。;3.调查方法;1..调查方法

(1)样方法:①方法步骤

②注意事项

a.样方大小应适中,如乔木的样方面积通常为100m2,灌木的样方面积通常为9m2,草本植物的样方面积通常为1m2。

b.选取样方时,要注意随机取样,且样方数不宜过少。对于方形地块常用五点取样法,狭长地块常用等距取样法。

c.计数要准确:样方内的个体无论大小都要计数,若有正好在边界线上的,应遵循“计上不计下,计左不计右”的原则,如图所示。

;1..调查方法

(2)标记重捕法:①方法步骤

②注意事项:

a.标记物应不易脱落、不能过于醒目。

b.标记物和标记方法不能影响标记对象正常的生理活动。

c.尽可能多地捕获和标记动物以减少误差。

d.给予充分时间,让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混合均匀后再重捕,保证在重捕时标记个体与未标记个体被捕的概率相等。

e.调查期间,未出现大量个体的出生或死亡、大规模的迁入或迁出。

;1.出生率和死亡率:

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或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一

般来说,繁殖能力强的种群出生率高,种群增长快,如鼠、蝗虫等动物。

2.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值。

3.年龄结构

(1)概念: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3.年龄结构

(2)类型

;3.年龄结构

(3)意义:在一定程度上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4.性别比例

(1)概念: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2)实例:在农业生产中,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改变害虫种群正常的性别比例→降低害虫的出生率,进而降低该种害虫的种群密度。

;1.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种群密度。

2.年龄结构通过影响出生率和死亡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3.性别比例通过影响出生率间接影响种群密度。

;1.数学模型: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包括数学公式和曲线图

2.建立数学模型的方法步骤

;3.实例:计算细菌繁殖n代后的数量,

若N代表细菌数量,n表示第几代,则在资源和生存空间没有限制的条件下,

细菌种群的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增加的影响,

其种群数量的数学公式模型是Nn=2n。

种群的“J”形增长

1.条件:食物和空间条件充裕、气候适宜、没有天敌和其他竞争物种等(理想状态)。

;2.建立模型

3.增长曲线

;1.条件:资源和空间有限(现实状态)。

2.增长曲线

;3.环境容纳量(K值):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易错分析关于K值的几个易错点

(1)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围绕K值上下波动。

(2)同一种群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当环境遭到破坏时,K值会变小;当环境状况改善时,K值会变大。

(3)K值≠种群能达到的最大数量,种群能达到的最大数量是在某个特定时间出现的,一般来说,该值出现的时间短且大于K值。

(4)不同种群的K值一般不同。

;1.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

2.对于大多数生物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处于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如蝗灾、鼠灾、赤潮等。

3.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

4.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而衰退、消亡。因此,对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

;1.实验原理: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来培养;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增长情况与培养液的成分、pH、温度等因素相关。

2.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

将盖玻片放在血细胞计数板的计数室上→用吸管吸取培养液,滴于盖玻片边缘,让培养液自行渗入→多余的培养液用滤纸吸去→待酵母菌全部沉降到计数室底部→将计数板放在载物台的中央,计数一个小方格内的酵母菌数量→估算试管中的酵母菌总数。

3.结果分析:在有限的环境条件下,酵母菌的种群数量大致呈现“S”形增长。后期由于营养物质的消耗、pH的变化等,生存条件逐渐恶化,酵母菌种群数量下降

;4.实验注意事项

(1)本实验不需要另外设置对照实验,因为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自身前后对照。

(2)从试管中吸取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培养液中的酵母菌混合均匀,减小误差。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50****179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