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经不同部位置入PICC的对比研究.doc

新生儿经不同部位置入PICC的对比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生儿经不同部位置入PICC的对比研究

目录

TOC\o"1-9"\h\z\u目录 1

正文 1

文1:新生儿经不同部位置入PICC的对比研究 1

1资料与方法 2

1.1一般资料 2

1.2方法 2

1.3临床观察指标 3

1.4统计学方法 3

2.1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几率、出血几率 3

2.2比较两组渗血量 3

文2:新生儿经上肢静脉与下肢静脉PICC置管的应用效果对比分析 4

1资料与方法 5

1.1一般资料 5

1.2方法 5

1.3观察指标 6

1.4统计方法 6

2结果 6

2.1两组患儿经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率情况 6

2.2两组患儿PICC置管出血量 6

3讨论 6

原创性声明(模板) 8

正文

新生儿经不同部位置入PICC的对比研究

文1:新生儿经不同部位置入PICC的对比研究

PICC主要是通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的方式,具有留置持续时间长、安全性高、可靠性强以及耐渗性高的特点,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营养供给、长时间静脉输液以及大型手术患者的治疗过程中[1]。由于操作手法简单、操作风险小等特点,将会在穿刺过程中减轻对于患儿的痛苦程度,不仅能够为危重新生儿提供充分营养,同时,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新生儿的体质量,减少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和患儿的痛苦感受[2]。目前,临床上适合新生儿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条件相对较差,因此,给予头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的方式逐渐被应用于临床治疗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1月~2016年1月我院84例新生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儿家长的个人意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2例。其中,实验组男性22例,女性20例,年龄为2d~20d,平均年龄(12.4±3.1)d,出生体质为760g~1800g,平均体质(1550±40)g;对照组男性24例,女性18例,年龄为4d~26d,平均年龄(13.5±3.7)d,出生体质为780g~2100g,平均体质(1620±46)g。两组患儿的基线资料比较没有统计意义(P>0.05),研究可进行。

1.2方法

对照组行肘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方式。

实验组行头部静脉置入PICC导管方式。将患儿头皮毛发全部剔除后,将头部偏向穿刺一方,并仔细测量导管长度,从穿刺点沿着静脉直到颈部,转向右胸部位的关节位置。仔细消毒穿刺部位,铺设医用方巾,在穿刺静脉出现回血后立即撤出针芯,将导管缓慢送入到4cm~5cm位置,并将患儿颈部拉伸,举起穿刺一侧手臂,当导管送至8cm~10cm时,则指导患儿呈现侧卧体位,并继续将导管送至到预先估算的长度。

1.3临床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几率、出血几率以及渗血量。

1.4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中的数据均需要利用SPSS17.0软件包予以核验,选择[n(%)]表示计数资料,并接受X2值核算,利用(±s)来表示计量数据,并用t值验算。若实验对象之间的数据在计算后P<0.05,则为存在明显意义。

2结果

2.1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几率、出血几率

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几率、出血几率均优于对照组,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详情见表1:

2.2比较两组渗血量

实验组渗血量(4.2±1.1)ml显著低于对照组(17.5±2.8)ml,T值=28.652,P值=0.000,且对照均存在P<0.05,有统计学上的意义

3讨论

新生儿的血管尚未发育完全,并且四肢血管十分脆弱和分布较少,在穿刺的过程中,新生儿容易出现哭闹的反抗情绪,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增加PICC导管的置入难度。传统的肘部PICC穿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将会增加渗血和二次穿刺的几率,加重患儿的痛苦程度,严重影响患儿身体和生理方面的健康[3]。近几年来,头部置入PICC导管的方式,更加易于固定,方便在穿刺的过程中观察导管和穿刺情况,但是,由于头部血管的分支较为复杂和繁多,这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操作的难度,容易出现操作失误以及测量失误的问题,因此,在实施头部穿刺的过程中需要格外注重患儿的穿刺体位。在送管的过程中,需要将穿刺一侧的手臂上举,避免导管送至患儿静脉中,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一次性穿刺的成功几率。在临床研究的过程中,静脉炎是PICC导管置入的主要并发症之一,将会伴发不同程度的痛苦感受,而通过头部置入PICC导管的方式,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患儿的痛苦感受,同时,还能够降低发生静脉炎的几率[4]

本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一次穿刺成功率、静脉炎发生几率、出血几率均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渗血量(4.2±1.1)ml显著低于对照组(1

文档评论(0)

agui199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