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必备知识汇编.docx

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必备知识汇编.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考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必备知识汇编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表现,包括核心理论(唯物史观)、核心思维(时空观念)、核心方法(史料实证)、核心能力(历史理解、历史解释)、核心价值观(家国情怀)五个方面。唯物史观是学习和探究历史的核心理论和指导思想;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是认识历史所必备的重要观念;史料实证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所特有的思维品质,是理解和解释历史的关键能力与方法;历史解释是在形成历史理解和认识的基础上叙述历史的能力,是检验学生的历史观和历史知识、能力、方法等方面发展水平的主要指标;家国情怀是学习历史和认识历史在思想、观念、情感、态度等方面的重要体现,是实现历史教育育人功能的重要标志。

素养Ⅰ:唯物史观

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基础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历史观和方法论。人类对历史的认识是由表及里、逐渐深化的,要透过历史的纷杂表象认识历史的本质,科学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非常重要的。唯物史观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只有运用唯物史观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才能对历史有全面、客观的认识。

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发展是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本因素,也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合理的生产关系推动生产力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的发展。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原来合理的生产关系也会逐渐落后,成为生产力发展的阻碍。这时,生产关系就必须做出调整或变革(表现为统治者的改革或剧烈动荡的社会变革)

(2)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生产工具(近代以来主要表现为科技的进步)三个方面,其中生产工具(科技)的进步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

例1:铁犁牛耕——私田出现、井田制瓦解——奴隶制生产关系过渡到封建制生产关系。(奴隶制生产关系阻碍生产力发展,导致春秋战国的社会变革)

例2:第一次工业革命——自由竞争——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组织——垄断组织间的自由竞争加剧生产力与生产关间矛盾——罗斯福新政。

例3:斯大林模式的前期和后期

例4:三大改造和“一五计划”推动我国生产力发展和工业进步;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力发展造成破坏,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调整生产关系,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

2.阶级斗争理论

(1)不同的社会形态有着的相应的对立阶级。

(2)不同的阶级有着不同的阶级利益和阶级立场;任何阶级的措施、观点都是为了维护本阶级的利益(注意选择题中的“根本目的”)例:分封制维护奴隶主阶级的统治;百家争鸣中的不同思想流派代表不同的阶级利益:法家——新兴地主阶级;孔子、道家——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墨家——小生产者、社会下层;孟子荀子——地主阶级

3.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经济决定政治、思想文化);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

例1:资本主义萌芽——文艺复兴——新航路开辟——经济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政治变革——经济发展……)

例2:商品经济发展——城市发展、市民阶层出现壮大——市民文学、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思想出现。

例3:近代中国资产阶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素养Ⅱ:时空观念

时空观念是在特定的时间联系和空间联系中对事物进行观察、分析的意识和思维方式。任何历史事物都是在特定的、具体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在特定的时空框架当中,才可能对史事有准确的理解。

1.知道特定的史事是与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相联系的。

2.知道划分历史时间与空间的多种方式,运用这些方式叙述过去。

3.按照时间顺序和空间要素,建构事件、人物、现象的相互关联。

4.能够在不同时空框架下理解历史上的变化与延续、统一与多样、局部与整体,并据此对史事做出合理解释。

5.在认识现实社会时,能够将认识的对象置于具体的时空条件下进行考察。

素养Ⅲ:史料实证

史料实证是指对获取的史料进行辨析,并运用可信史料努力重现历史真实的态度与方法。

1.能够知道史料是通向历史认识的桥梁,了解史料的多种类型,掌握搜集史料的途径与方法。

2.能够通过对史料的辨析和对史料作者意图的认知,判断史料的真伪和价值,并在此过程中体会实证精神。

3.能够从史料中提取有效信息,作为历史叙述的可靠证据,并据此提出自己的历史认识。

4.能够以实证精神处理历史与现实问题。

素养Ⅳ:历史理解和历史解释

历史理解是指将对史事的叙述提升为理解其意义的情感取向和理性认识。

1.努力理解各种历史叙述及其语境的含义。

2.对历史具有同情理解的态度,即依据可靠史料设身处地认识具体的史事,对历史境况形成合

文档评论(0)

gtyzy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