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述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在中国饮食、玩乐诸活动中能升华为“道”的只有茶道。下面是

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一起来看看。

中国茶道的基本精神

一、“和”中国这茶道哲学思想的核心

“和”是儒、佛、道三教共通的哲学理念。茶道追求的“和”源

于《周易》中的“保合大和”“保合大和”的意思指实践万物皆有阴

阳两要素构成,阴阳协调,保全大和之元气以普利万物才是人间真道。

陆羽在《茶经》中对此论述的很明白。惜墨如金的陆羽不惜佣金二百

五十个字来描述它设计的风炉。指出,风炉用铁铸从“金”;放置在地

上从“土”;炉中烧的木炭从“木”木炭燃烧从“火”;风炉上煮的茶汤

从“水”。煮茶的过程就是金木水火土悟心相生相克并达到和谐平衡

的过程。可见五行调和等理念是茶道的哲学基础。

儒家从“大和”的哲学理念中推出“中庸之道”的中和思想。在

儒家眼里和是中,和是度,和是宜,和是当,和是一切恰到好处,无

过亦无不及。儒家对和的诠释,在茶是活动中表现得淋漓尽致。在泡

茶时,表现为“酸甜苦涩调太和,掌握迟速量适中”的中庸之美。在

待客是表现为“奉茶为礼尊长者,备茶浓意表浓情”的明礼之伦。在

饮茶过程中表现为“饮罢佳茗方知深,赞叹此乃草中英”的谦和之礼。

在品茗的环境与心境方面表现为“普事故雅去虚华,宁静致远隐沉毅”

的俭德之行。

二、“静”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之径

中国茶道是修身养性,追寻自我之道。静是中国茶道修习的必由

途径。如何从小小的茶壶中去体悟宇宙的奥秘?如何从淡淡的茶汤中去

品位人生?如何在茶事活动中明心见性?如何通过茶道的修习来澡雪精

神,锻炼人格,超越自我?答案只有一个——静。

老子说:“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

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庄子说:“水静则明烛须眉,

平中准,大匠取法焉。水静伏明,而况精神。圣人之心,静,天地之

鉴也,万物之镜。”老子和庄子所启示的“虚静观复法”是人们明心

见性,洞察自然,反观自我,体悟道德的无上妙法。

道家的“虚静观复法”在中国的茶道中演化为“茶须静品”的理

论实践。宋徽宗赵佶在《大观茶论》中写道:“茶之为物,……冲淡闲

洁,韵高致静。”徐祯卿《秋夜试茶》诗云:静院凉生冷烛花,风吹

翠竹月光华。闷来无伴倾云液,铜叶闲尝字笋茶。

梅妻鹤子的林逋在《尝茶次寄越僧灵皎》的诗中云:白云南风雨

枪新,腻绿长鲜谷雨春。

静试却如湖上雪,对尝兼忆剡中人。诗中无一静字,但意境却幽

极静笃。

戴昺的《赏茶》诗:

自汲香泉带落花,漫烧石鼎试新茶。绿阴天气闲庭院,卧听黄蜂

报晚衙。

连黄蜂飞动的声音都清晰可闻,可见虚静至极。“卧听黄蜂报晚

衙”真可与王维的“蝉噪林欲静,鸟鸣山更幽”相比美。

苏东坡在《汲江煎茶》诗中写道:

活水还须活火烹,自临钓石汲深清。大瓢贮月归春瓮,小勺分江

入夜瓶。

雪乳已翻煎处脚,松风忽作写时声。枯肠未易禁散碗,卧听山城

长短更。

生动描写了苏东坡在幽静的月夜临江汲水煎茶品茶的妙趣,堪称

描写茶境虚静清幽的千古绝唱。

中国茶道正是通过茶事创造一种宁静的氛围和一个空灵虚静的心

境,当茶的清香静静地浸润你的心田和肺腑的每一个角落的时候,你

的心灵便在虚静中显得空明,你的精神便在虚静升华净化,你将在虚

静中与大自然融涵玄会,达到“天人和一”的“天乐”境界。

得一静字,便可洞察万物、道铜天地、思如风云,心中常乐,且

可成为男儿中之豪情。道家主静,儒家主静,佛教更主静。我们常说:

“禅茶一味”。在茶道中以静为本,以静为美的诗句还很多,唐代皇

甫曾的《陆鸿渐采茶相遇》云:

千峰待逋客,香茗复丛生。采摘知深处,烟霞羡独行。

幽期山寺远,野饭石泉清。寂寂燃灯夜,相思一磐声。

这首诗写的是境之静。

宋代杜小山有诗云: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

便不同。

写的是夜之静。

清代郑板桥诗云:

不风不雨正清和,翠竹亭亭好节柯。最爱晚凉佳客至,一壶新茗

泡松萝。

写的是心之静。

在茶道中,静与美常相得益彰。古往今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