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备战高考语文热点题型预测卷2(解析版).docx

2024届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备战高考语文热点题型预测卷2(解析版).docx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市复兴高级中学备战2024年高考语文热点题型预测卷

上海卷02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积累运用(10分)

1.按要求填空。(5分)

(1),形影相吊。(《陈情表》)

(2)出师未捷身先死,。(杜甫《》)

(3)屈原在《离骚》中表达自己虽遭遇不公,但为了心中追求的目标九死不悔的语句是“,”。

【答案】茕茕孑立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茕”“孑”“襟”“蜀”“犹”。

2.按要求选择。(5分)

(1)下列选项中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

A.回顾这30年的教研生涯,我真有一种忝列门墙的感觉,我感觉不配做钱老师的弟子。

B.这篇文章观点比较一般,但在结构安排上差强人意。

C.在这次运动会上,小茗同学不孚众望,勇夺男子三千米冠军。

D.喜讯传来,首都北京城万人空巷,人们兴高采烈走上街头,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

(2)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现代社会有一个特征叫做平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比如说,优秀作品应该成为公共资源,让一切人有机会看到优秀作品,良好的教育不能被某些人霸占,应该是开放的、平等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后大家都在更好更高的层面对齐,这是人人得到优化的平等。像现在的这种向低看齐、向下看齐的平等是一种集体堕落的平等。看来文化重建这个问题值得考虑。

①这是往更高更好的事物看齐而形成的平等

②古人说要见贤思齐

③平等就要向某种标准对齐

④然后都能得到提高

⑤人人有机会接触更好的文化

A.③④①②⑤ B.⑤②①④③ C.③②①⑤④ D.⑤④②①③

【答案】(1)C

(2)C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A.“忝列门墙”,表示自己愧在师门。语境是指我真有一种愧在师门的感觉,使用正确。

B.“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语境是指文章在结构安排上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使用正确。

C.“不孚众望”,不能使大家信服,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语境是小茗同学勇夺男子三千米冠军,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而不是未符合大家的期望,使用错误。

D.“万人空巷”,家家户户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观看或参加某些大的活动等),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语境是指首都北京城的人都从巷子里出来,在广场举行庆祝游行,使用正确。

故选C。

(2)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句子衔接排序的能力。

根据前文“现代社会有一个特征叫做平等”可知,第一处三个空句子应该填写与“平等”有关的内容,有关“平等”内容的有①②③,②中的“见贤思齐”是对③中的“某种标准对齐”的解释补充,而①中的“往更高更好的事物看齐”是对②中的“见贤思齐”的解释补充,排序是③②①;

第二处两个空句应该是④⑤,⑤是④的前提条件,④是结果,所以⑤在前,④在后。

正确排序为:③②①⑤④

故选C。

二阅读(7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7题。(16分)

材料一:

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强调民族性并不是要排斥其他国家的学术研究成果,而是要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民族性更加符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解决好民族性问题,就有更强能力去解决世界性问题;把中国实践总结好,就有更强能力为解决世界性问题提供思路和办法。这是由特殊性到普遍性的发展规律。

(摘自《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

材料二:

不少评论家、诗人和诗歌读者都感觉到当代新诗创作与理论进入了一种停滞不前、缺乏生命力的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学资源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案 试题 课件 作业 各类复习资料 各类考试试卷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