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育教育结合案例.docx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案例描述】

镜头一、小A班午餐情景

午餐前,老师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干净,将骨头等放入盘中。在幼儿用餐过程中,保育员老师等一组幼儿用完餐后将桌子擦干净。教师多次提醒幼儿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及时表扬吃饭干净的幼儿,批评个别吃饭不注意卫生的幼儿。

一段时间后,这个班的幼儿用餐卫生习惯不尽如人意。桌面常有米粒、菜汤、骨头等,地面也很脏。

镜头二、小B班就餐情景

午餐前,老师提醒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干净,将骨头等放入盘中。在幼儿用餐过程中,保育员老师只要发现桌子脏了,就将桌子擦干净,并帮助幼儿将骨头放入盘中。教师及时表扬吃饭干净的幼儿。

经过相同的时间,这个班的幼儿基本形成了良好的用餐习惯,能自觉保持桌面、地面的干净,能将骨头等物主动放入盘中。不小心掉在桌上、地上时,幼儿也会主动捡起来。

极其相似的生活组织情节,为什么效果截然不同呢?

【案例分析】

美国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心理学家凯林,提出了一个“破窗理论”。他认为:如果有人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玻璃窗,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的话,其他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玻璃窗。这就是著名的“破窗理论”。这种奇怪的“破窗现象”,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出现。

在小A班中,保育员老师没有及时制止最初弄脏桌面的幼儿,也没

有及时清洁桌面。这无疑使弄脏桌子的幼儿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其

他幼儿在这样的氛围中也会觉得:反正桌面已经脏了,再弄脏点也没关系。而在小B班中,保育员老师随时擦桌子、帮助幼儿将骨头放入盘中,这无声的提醒了幼儿用餐时要注意保持桌面整洁。对弄脏桌面的幼儿来说,这是一种无声的批评。在这里,保育员老师几个简洁的动作营造了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有助于幼儿自觉养成良好的用餐卫生习惯。

其实,无论是幼儿午餐管理,还是其他常规管理,我们都要善于营造“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氛围。如,我们可通过一些形象生动的图片给幼儿一种良好的行为暗示,例如在水龙头旁贴上“节约用水”“六步洗手法”的图片,幼儿就会知道洗手时水要开小一点,要仔细认真地洗手,彻底清除污物;在水桶前的地面上贴上“小脚印”,幼儿就会知道倒水时要不推不挤、按序等待,等等。

另外,幼儿由于年龄小,对语言提示的理解力较差,因此教师需要反复动作示范,以帮助幼儿明白怎样做才是对的。教师到位的动作示范往往胜过语言要求,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资料来源:《幼儿教育》2005年第23期张菊萍文)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