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JJG703—2003
1
光电测距仪检定规程
1范围
本规程适用于I、Ⅱ、Ⅲ、IV级相位式光电测距仪及其它采用相位式测距仪器的测距部分的首次检定、后续检定和使用中检验。脉冲式光电测距仪可参照本规程实施校准。
2引用文献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
JJF1059—199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
ISO17123—2001Opticsandopticalinstrument—Fieldproceduresfortestinggeodeticandsurveyinginstrument—Part4:Electro-opticaldistancemeter(EDMinstruments)
GB/T16818—1997中、短程光电测距规范
使用本规程时,应注意使用上述引用文献的现行有效版本。
3概述
光电测距仪是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地形测量、地籍测量及大地测量的长度计量仪器。
光电测距仪按测程分类,分为短程、中程、长程。测程小于3km为短程测距仪,3km至15km为中程测距仪,测程大于15km至60km为长程测距仪。
按测距仪出厂标称标准差,归算到1km的测距标准差计算,分为三级(见表1)。
表1测距仪的准确度分级
准确度等级
测距标准差
中、短程测距仪
长程测距仪
I
m?(1+D)mm
m?≤(5+D)mm
Ⅱ
(1+D)mmm?≤(3+2D)mm
Ⅲ
(3+2D)mmm?≤(5+5D)mm
V(等外级)
ma(5+5D)mm
注:D为测量距离,单位为km。
测距仪出厂标称标准差表达式为
ma=a+bD
式中:a——标称标准差固定部分,mm;
b——标称标准差比例系数,mm/km;
JIG703—2003
2
D——测量距离,km。
4计量性能要求
4.1发射、接收、照准三轴关系的正确性
4.1.1要求:当使用测距仪的望远镜照准反射棱镜的标志时,测距仪所接收到的返回信号应最大。
4.1.2测距头与照准望远镜可分离的测距仪,其连接器的重复安装误差应小于30”。
4.2反射棱镜常数的一致性
测距仪使用的各配套反射棱镜常数最大互差应不大于仪器标称标准差的固定误差的1/4。
4.3调制光相位均匀性
测距时测距仪照准反射棱镜的标志后偏调1,因调制光相位不均匀而引起的测距误差应小于出厂标称标准差固定误差的1/2。
4.4幅相误差
在不同的回光信号强度下,对同一距离重复测距,其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应不大于该仪器标称标准差固定误差的1/2。
4.5分辨力
测距仪测距时能够分辨的最小距离,其值应不大于仪器出厂标称标准偏差的固定误差的1/4。
4.6周期误差
周期误差的振幅应小于或等于该仪器标称标准差的固定误差的3/5。
4.7测尺频率
4.7.1测距仪开机以后,测尺频率的变化范围[(f;-fo)/f?]应不大于该仪器标称标
准差的比例误差的2/3。
4.7.2测距仪在适用的温度范围内,测尺频率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范围应不大于该仪器标称标准差的比例误差的2/3(具有恒温系统的测距仪不要求此项),或据厂方给定的频率温度变化曲线进行修正后的频率差值变化范围应符合上述要求。
4.8加常数、乘常数
加常数、乘常数测量的标准差不大于该仪器标称标准差的1/2。
4.9测量的重复性
测距仪测量的重复性应不大于仪器标称标准差的1/4。
4.10测程
在规定的大气能见度及规定使用的反射棱镜组合个数条件下检定测程,测距仪能够测出的最短和最长距离,其误差应不大于该仪器标称标准差的2.58倍。
4.11测距综合标准差
检定归算出测距仪测距标准差应不大于仪器出厂标称标准差,即计算出的a应小于或等于标称标准差的固定误差;b应小于或等于标称标准差的比例误差。
JJG703—2003
3
5通用技术要求
5.1外观与功能
5.1.1仪器各工作面上不应有锈蚀、碰伤、划痕,各非工作面上不应有脱漆及影响外观的其他缺陷。使用中与修理后的仪器允许有上述不影响准确度的缺陷。
5.1.2仪器应标明制造厂或厂标、型号、出厂编号,国产仪器应有C标志。
5.1.3仪器的连接机构应稳定可靠,使用方便,各活动部位的转动、移动应平稳,不应有突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