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思考.doc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思考.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思考

目录

TOC\o1-9\h\z\u目录 1

正文 1

文1: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思考 1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2

二、把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2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理念 3

文2:网络环境下高中美术欣赏教学模式初探 4

21世纪,我们正经历着由工业文明向信息文明转变的时代 4

一、首先要正确理解“网络环境” 4

二、教师在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里的作用 5

1.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 5

2.美术欣赏课研究性学习中 5

3.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 6

四、网络环境下美术欣赏研究性学习中 7

原创性声明(模板) 8

正文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思考

文1: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在新课程改革下的思考

高中美术欣赏课的开设是要让学生在面对古今中外优秀的美术作品时,在教师的引导下,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对美术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去理解艺术家的创作初衷和体悟美术作品中内在的精神涵义,达到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以及陶冶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艺术素养

新课程改革无论作何改新,如果脱离了教师这一最基本的要素,脱离了教师应具备的素养,将如何去实施新课程?就不可能发挥新课程所带来的优势,特别对于一个美术教师来说尤为重要,因此作为课程改革中的美术教师基本素养将面临新课程的挑战。教师是美术教学活动的主体,首先扮演的是文化传递者的角色,然而,多数教师在引导学生欣赏美术作品时并不关注作品的创作文化背景,教师自身也缺乏对当前的文化背景及这一背景对美术教育的认识,这一现象也足以说明,作为一名美术教师提高自身艺术素养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提高美术教师的艺术素养呢?

作为美术教师还应当形成现代文化心态,广泛地了解和接纳来自不同时代、社会、艺术流派的美术作品,形成一种建立于世界文化基础上的审美文化态度。为了丰富教学内容,必须多渠道接受不同美术信息,这样既开阔自己的艺术视野,又了解了当代美术的特征,从而学会鉴赏和评论,从而加深对美术的理解。此外,还要积极思考、探索、交流,以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来迎接高中美术课程改革的挑战。

二、把美术常识学习和作品欣赏并重

美术常识就是关于美术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和艺术语言等,美术常识重在研究美;美术欣赏是一种视觉心理活动,重在感受美。如果美术欣赏课只重视作品的直观感受分析,而忽视了美术基础知识的学习,其结果必将导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欣赏方法难以掌握,欣赏能力难以形成。美术欣赏只能是停留在简单的肤浅的层面上,相反高层次的美术欣赏应以一定的美术基础知识为理论支撑而得以实现。在美术欣赏教学中,由于学生缺少美术欣赏的理论知识、方法和经验,在面对一件作品时,只会用现有经验来判断,“像不像”“画的是什么”“好看不好看”等审美态度来对待,这只能使美术欣赏活动误入歧途。同样,以“好看不好看”来评述美术作品,对高中生而言可以说是肤浅的,我们知道,“美”给人的感受是多样的:有和谐美,悲壮美,崇高美,有形式美,也有内容之美。美具有多元性,复杂性,不少的“美感”是通过不美的形式来表现的。所有这些,若不通过美术基础知识,对作品进行理性分析,而以“像和不像”、“美不美”去评述它,美术欣赏将难以收到实效。

三、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启发式欣赏教学理念

高中美术欣赏教学大致分自由欣赏式、理论阐述式和欣赏启发式三种。自由欣赏式就是学生自由欣赏作品,教师不作任何指导,这种方式缺少教师理论指引,学生欣赏作品受到较大限制,很难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效果。理论阐述式就是教师对作品进行理论阐述,学生跟教师的理念进行作品赏析。这种方式忽视了学生作为欣赏主体的参与主动性。而欣赏启发式则是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师通过提示、参与分析、组织讨论等手段来让学生自我感受分析作品,作出对作品的理解和评价。这种方式真正体现了学生自我感受、欣赏、深入理解作品的主体参与性,从欣赏中掌握方法,让学生从无序、被动欣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真正成为欣赏的主体,最终达到提高审美能力的目的。

启发式教学策略可通过“直观感受——参与分析——比较评价”的过程来实现。首先让学生对作品进行直观的观察和感受来获得对作品的第一印象:教师在学生直观感受作品前不应对作品加以任何形式的阐述和评论,以免造成学生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禁锢从而形成定势思维。第二阶段参与分析,即理性分析阶段,教师在学生获取、感受作品的外部形式美的同时,因势利导引导学生从作品的题材、造型、明暗、色彩、空间、肌理、风格等方面入手作初期的分析,进而逐渐由表及里地推进对作品的思想内容和形式的研究,最终引发对艺术形象构成和思

文档评论(0)

ayun199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