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与《基础训练》中小练笔的统整和优化 论文.docx

教材与《基础训练》中小练笔的统整和优化 论文.docx

  1.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材与《基础训练》中小练笔的统整和优化

摘要:随着“双减”政策的推行,书面表达作业在语文课堂教学所占的时间比重将越来越大,统整“课后小练笔”与《基础训练》中的小练笔,优化课堂学习势在必行。文章分析梳理三年级统编语文教材和《基础训练》小练笔类型,提出多元统整、优化教学策略,提升教学思维,努力实现作业向推进学习过程、发展语文能力的功能转变。

关键词:课后小练笔,《基础训练》中小练笔,多元统整,优化教学

一、统编教材三年级语文课后小练笔内容的梳理

表1统编教材三年级课后小练笔

二、对课后小练笔内容编排合理性的怀疑

(图1)图2《寻物启事》

2首先,统编教材的课后小练笔常常是依据课文而来,甚少从整个单元来综合考虑。

《我们奇妙的世界》课后小练笔我们不难发现,本单元的“词句段运用”中的习作训练与之毫无关联。

前者要求学会观察并将身边美的事物,以书面语言描述出来,后者则是与训练生活能力相关,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文。同一单元内,同为小练笔,目标指向迥然相异。这样以来,随文编排的课后小练笔,虽然契合课文内容,但也导致了单元之间、同一个学段之间的小练笔缺乏关联,导致了小练笔碎片化,这无疑会降低小练笔本来的教学价值。

2其次,教材都是针对主要内容、主题特点进行的一种理解性小练笔。对习作方法几乎没有指导性。(见图3)

图3《大自然的声音》课后小练笔

理解型小学生练笔使用次数太多的话,会导致对写作所要求和掌握的基本知识内容在进行合理迁移、运用时不得其所。一定程度上也难免造成学生对习作的正确认知,畏难等负面情绪也会随之而来,从而消解小练笔本身所具备的教学应用功能。

最后,教材中的课后小练笔,缺乏明确的习作要求与具体指导。

2图5《荷花》课后小练笔

荷花》这篇课文有哪些表达特点,用了什么表达方法写出荷花的样子,语焉不详,《既没明确要求,也无具体指导,需要教师无边际地去猜测,导致了小练笔内容不断泛化,目标自然失准。

三、《基础训练》上小练笔类型的梳理

表2统编教材配套《基础训练》上的小练笔统计

2

2

2

2通过对《基础训练》小练笔的类型梳理,了解编者意图,通过多元统整,优化课堂教学;搭建支架,提升练笔效率等策略,打通课堂教学与习作教学之间的壁垒,提升教学新思维,努力实现作业由习惯上巩固学习的功能向推进学习过程、发展语文能力的功能转变。

四、借助《基础训练》,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地

写作语言表现能力主要是在学习写作语言表现的实践中逐步形成,而小练笔则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写作语言表现能力的一种有效方法。很多课文课后并没有相应地编排小练笔,甚至有的单元组一次都没有编排,与统编版语文教材配套的《基础训练》却为实现语文要素的落地创造了有效途径。

1.从无到有,依序练笔

我们都知道,统编教材的编排特点是“承前启后,有机整合”,形成一个螺旋上升的体系。如三上第六单元的语文要素是: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②”习作的时候,试着围绕一个意思写。”接着《富饶的西沙群岛》后就有相关的小练笔训练,为三下第三单元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是怎么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的”奠定基础,但三下第三单元课后却没有相关的小练笔训练。于是,我根据《基础训练》上的“放开写一写”中提供的词语,引导学生运用“选择性介绍”的写作手法,在三上的基础上进行再次训练,对孩子的循环周记的开头进行了任务分配:周一“星期四的课后服务,进行“一班一品”的班级数都数不过来。”周二“超市里的商品真多!”周三“放学了,学校门口真热闹啊!”周四“春天来了,我的家乡生机盎然!”这样的借力打力,让小练笔从无到有,有序练笔。习作能力的提高不再是空中楼阁。.反复训练,夯实练笔孩子的学习一定是不断循环、不断往复的过程,从而达到不断攀升的目的。那么,无可否认,习作上的循环就是为了加强,往复就是为了夯实,循环往复是为了强化学生的写作表达能力。我将课后小练笔与《基础训练》中的小练笔相互统合形成一个全新的整体,让学生把写作所需要表达的方法性知识循环地应用到各个单元组中,进行反复练习。

三上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的课后小练笔为“从四幅图中选择一幅,写几句话”;《基础训练》中《海滨小城》后的小练笔是“用下面的句子开头,‘校园的长廊很美’试着写一段话”。前者为写句,后者为写段,指向各不相同。同样地,在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笔者也结合《基础训练》上的“您的家乡哪个季节最美?写一段推荐语和同学进行分享。”增加了一次小练笔。

通过统整、补充,最后再加上本学期教材上“词句段运用”中安排的小练笔,本单元就有了4次小练笔,并且都是涉及到词句迁移、综合运用词句总分和“结构段”的两种方式。其中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于,有的是带有总分的构段,有的是强调分总构段,而另一些则可能是总分总构段。以“构段方式”这一写作结构知识统整单元小练笔,通过对小题大练笔的各种循环形式训练

文档评论(0)

文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4700005600002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