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江城子密州出猎》课件
CATALOGUE目录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文本解读与赏析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互动环节与课堂实践
作品背景与作者简介01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政治家。文学成就:苏轼在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歌内容广泛,题材丰富,语言生动,风格豪放;他的词作突破了传统词作的题材限制,扩大了词的表现领域,开创了豪放词派;他的散文自然流畅,行云流水,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苏轼生平及文学成就
《江城子》是苏轼创作的一首词,创作于北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冬,当时苏轼在密州(今山东诸城)任知州。创作背景:苏轼在密州任职期间,深受百姓爱戴,但他也深感仕途险恶,内心苦闷。在一次出猎活动中,他目睹了壮观的狩猎场面,感受到了自然与人的和谐共处,从而激发了创作灵感,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词作。《江城子》创作背景
密州位于山东省东南部,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北宋时期,密州地区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出猎活动:在古代社会,狩猎是一种重要的生产活动和社会习俗。北宋时期,密州地区的狩猎活动非常盛行,不仅有民间自发的狩猎行为,还有官府组织的狩猎活动。这些狩猎活动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也促进了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密州出猎历史背景
文本解读与赏析02
此部分可提供《江城子密州出猎》的全文翻译,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整体内容。全文翻译针对诗中的生僻字、典故、特殊表达等进行详细注释,辅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含义。注释全文翻译及注释
分析诗中出现的自然意象(如江城、密州、猎场等)和人物意象(如猎人、马匹等),探讨这些意象在营造诗歌氛围和表达主题方面的作用。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联想,感受诗中描绘的壮美景色和狩猎场面的审美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意象描绘与审美体验审美体验意象描绘
情感表达探讨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如豪情壮志、忧国忧民等,引导学生体会诗人的情感世界。主题思想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如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对英勇精神的颂扬等,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深层内涵。情感表达与主题思想
艺术手法与特色分析03
词中通过描绘密州出猎的盛大场面与词人的内心感受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词人的壮志豪情。场景对比将“倾城随太守”的壮观与“亲射虎,看孙郎”的英雄形象进行对比,展现了词人的英勇与豪情。人物对比词中既有“酒酣胸胆尚开张”的豪放之情,又有“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的无奈与期盼,情感起伏跌宕,形成鲜明对比。情感对比对比手法运用
如“千骑卷平冈”,用“千骑”形容出猎队伍的庞大和气势之盛,增强了艺术感染力。夸张手法比喻手法借代手法如“会挽雕弓如满月”,将拉满弓的形态比作满月,生动形象地展现了词人的英武形象。如“西北望,射天狼”,用“天狼”代指入侵的敌人,表达了词人渴望杀敌报国的壮志豪情。030201夸张、比喻等修辞手法
全词押韵工整,读来朗朗上口,具有音韵之美。音韵和谐词中运用短句和长句的结合,形成明快的节奏感,使得词作更具艺术魅力。节奏明快词作风格豪放洒脱,不拘一格,通过运用多种艺术手法表现出词人的个性和情感。豪放洒脱音韵、节奏等音乐性表现
文化内涵与传承价值04
儒家思想在作品中的体现仁爱之心苏轼在词中表现出对人民的深厚感情,关注民生疾苦,体现了儒家仁爱思想。忠君爱国词中表达了苏轼对国家的忠诚和对君主的尊敬,彰显了儒家忠君爱国的观念。中庸之道苏轼在词中倡导和谐、平衡的中庸之道,体现了儒家思想的核心理念。
无为而治苏轼在词中提倡无为而治的政治理念,体现了道家思想的治国方略。顺应自然词中描绘了自然景象和动物的生活状态,表达了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道家思想。超脱物欲词中表现出对物质利益的超脱和对精神追求的重视,反映了道家思想的价值观。道家思想在作品中的渗透
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丰富了文学创作的题材,为后世作家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灵感。拓展题材该词运用了独特的艺术手法和表现技巧,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推动了文学的创新和发展。创新手法作品中所蕴含的文化内涵和传承价值,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土壤。传承文化对后世文学创作的影响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05
此词通过对月夜江上壮美景色的描绘,借对古代战场的凭吊和对风流人物才略、气度、功业的追念,曲折地表达了作者怀才不遇、功业未就、老大未成的忧愤之情,表现了作者关注历史和人生的旷达之心。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