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1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教案

一、教材解读

1、课文简说。

这篇课文写的是周恩来少年时代的一件事,他耳闻目睹

了中国人在外国租界里受洋人欺凌却无处说理的事情,从中

深刻体会到伯父说的“中华不振”的含义,从而立志要为振

兴中华而读书,表现了少年周恩来的博大胸襟和远大志向。

课文结构严谨,层次清晰。先写12岁的周恩来刚到沈

阳,就听伯父叹着气说“中华不振”,这使他疑惑不解;接

着写周恩来在租界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的欺

侮,而围观的中国人都敢怒不敢言,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

说的话的含义;然后写在修身课上,周恩来在全班同学面前

表明了自己的心迹: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最后写周

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心系中华的振兴,立下远大志向。

课文各层次之间过渡自然,层层推进。文中写了三件事,

中间有两次过渡。第一次是过渡句:“一连串的问题使周恩

来疑惑不解,好奇心驱使着他,一定要亲自去看个究竟。”

这句话承接的上文是周恩来在听到伯父说的话之后经常想

问题,说明正是这些问题激起了他的好奇心,他要去租界看

个究竟,这也就很自然地交代了周恩来闯入租界这件事情的

起因。第二次是过渡段,即课文的第9自然段。“从租界回

来以后,同学们常常看到周恩来一个人在沉思,谁也不清楚

他究竟在想什么。”紧承上文周恩来在租界里切身体会到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中华不振”的含义。“直到在一次修身课上,听了周恩来

的发言才解开了这个谜。”这一句话巧妙地把课文引入了下

文对修身课上这件事的叙述。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少年周恩来立志

为振兴中华而读书的志向,引发学生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

激励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生活与国家繁荣和民族振兴大业联

系在一起;二是引导学生继续学习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

感情。

本课教学的重点是在阅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教学

的难点是了解当时的社会背景,深入体会少年周恩来立志的

原因。

2、词句解析。

(1)对句子的理解。

周恩来站了起来,清晰而坚定地回答道:“为中华之崛

起而读书!”

“崛起”是兴起的意思。上文写其他同学的读书目的是

为明理、为做官、为挣钱、为吃饭,都是为了满足自己生活

的需要;周恩来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则是把个人的

学习与民族振兴的大业联系起来,他不愿意自己的民族再这

样软弱,不愿意自己的同胞再受到这样的欺凌,要为祖国的

兴盛和民族的振兴而学习、奋斗。与其他同学的志向对比着

理解,我们可以看出,周恩来在少年时代就已经立下大志,

显示出与众不同的远大志向。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墨翟

丈夫志四方,有事先悬弧,焉能钧三江,终年守菰蒲。——《顾炎武》

(2)对词语的理解。

焦点:比喻引人注意的集中点。这里指当时东北是帝国

主义争夺在华利益的一个重点地区,是民族危机极其深重的

地方。

得意扬扬:课文中指那个大个子洋人看到租界里的中国

巡警不给受伤害的中国人撑腰而显得十分得意,神气十足。

铿锵有力:这里指周恩来回答问题的声音有力、响亮而

有节奏。

诸生:这里是敬辞,总称教室里的所有学生。“诸”是

“众、许多”的意思,类似的用法还有“诸位”等。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