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政治思想.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政治思想史;第一章孔子的政治思想;内容;《春秋》本是鲁国史官的流水账式的记录的总名,大约因为它每年必标明四时,所以简称《春秋》。因此,《春秋》的字面意思就是历史,也泛指岁月和光阴。中国儒家文化的创始人孔子曾经编了一部记载当时鲁国历史的史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名叫《春秋》,而这部史书中记载的时间跨度,与构成一个历史阶段的春秋时代大体相当,所以后人就将这一历史阶段称为春秋时期,指的是从公元前770年到公元前476年〔另—说是前403年〕,根本上是东周〔前770年开始〕的前半期。;东周一开始,周王朝就走了下坡路,王室衰微,大权旁落,诸侯国之间互相征伐,战争频仍。小的诸侯国纷纷被吞并,强大的诸侯国在局部地区实现了统一。而实力最强的诸侯国就可以称霸,先后出现过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秦穆公5个霸主,史称“春秋五霸〞。;一、历史背景;具有土地人民和军队的氏室和公室虽有尊卑之殊,事实上每成为对峙的势力。强横的氏室俨然一个自主的国。原那么上国君的特权在

〔1〕代表全国主祭;

〔2〕受国内各氏室的贡赋;

〔3〕出征时指挥全国的军队;

〔4〕予夺封爵和任免朝廷的官吏。

但至迟入东周后,在多数的国家如齐、鲁、晋、宋、卫、郑……等,后面的两种权柄已经渐渐落入了强大的氏室,甚至国君的废立也由大夫操纵。;二、孔子生平;2.孔子的先世与孔子的人格

孔子的先世是商代的王室。其祖先弗父何是宋朝第四代国君宋湣公的长子,后为卿;

弗父何曾孙正考父,辅佐宋国三代国君,皆为上卿;

正考父生孔父嘉,因获赐族之典,从而有了孔氏,孔父嘉是孔子的六代祖,是宋穆公时的大司马,宋殇公时的顾命大臣,被华父督所杀;

孔父嘉曾孙孔防叔因为害怕华氏威逼,就跑到了鲁国,有一个公卿之家转成为一个士族之家;

孔防叔的孙子是叔梁纥,叔梁纥就是孔子的父亲。

孔子好学不倦且多才多艺。

;3.孔子与其时世

教育是孔子心爱的职业,政治是他的抱负,淑世是他的理想。孔子所生活的时代,旧秩序的破坏不仅表现在政治方面,诸侯国之间的长期混战除了摧毁无数的财产和生命之外,还摧毁了许多人类美好的迷梦。它证明了人们最可靠的靠山还是自己。

4.孔子与政治

鲁〔昭公〕——齐〔景公〕——鲁〔定公,时任三年的司寇,主持了夹谷会盟、堕三都〕——卫〔灵公〕——宋、陈和楚新得的蔡——卫——鲁;5.孔子与教育

孔子首倡:“有教无类〞,把教育普及于平民;

孔子造就了一大批人才,他的门人成为当时至少是鲁国人才的总汇;

孔子首先把技艺教育和人格教育合为一体。

孔子传授的技艺,不外当时贵族公子所学的《诗》《书》《礼》《乐》。

6.孔子晚年

晚年的孔子,已经俨然是一个国老,公卿不时要向他请教,馈遗,他也有资格过问国政,而他的日常生活也比较富足,称得上一个退休了的司寇。;三、从周与正名;孔子是殷商的遗民,为何却要从周呢?理由有四:

1.殷商的文化,可能比较浅显,其制度必尚质朴,与儒家的理想不合。

2.即使殷商文化颇高,周因殷礼,那么孔子从周,只是间接采用殷礼,并非兼采两种不同的制度而进行的调和。况且殷商亡国已经六百多年了,遗民也逐渐被同化了。而周礼又尽在鲁,孔子醉心周礼,也是自然的事情。

3.孔子于殷之礼俗,取舍从违不一,然其所从者似乎都是个人与社会生活之末节,与政治无直接之重要关系。

4.孔子虽自知其为殷人,而身既仕鲁,已成认周朝的政权。况且,周因袭殷礼,郁郁乎文。;2.正名:孔子实现从周思想的具体主张

所谓正名,即按照盛周封建天下之制度而调整君臣上下彼此的权利与义务。

孔子认为,周朝封建政治与宗法社会的崩坏,推究其因,不得不归咎于周礼的废弃。所以他一生的言行都致力于“尊周室,敬主君,折贵族之奢僭,抑臣下之篡窃。责人不贷,律己亦严〞。;子路问为政之先,孔子答“必也正名〞,齐景公问政,孔子又告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即君臣父子各依其在社会中之名位而尽其所应尽之事,用其所当用之物,那么秩序井然,而后百废可举,万民相安。假设觚已不觚,那么国将不国。

正名必藉具体制度以为标准,孔子所依据的标准,就是盛周的制度。就狭义政制而言,那么为文武之方策;就广义之制度言,那么为周礼。

可见,孔子所谓礼者,不只限于冠婚丧祭,仪文节式等细枝末节的东西。所谓礼,即社会的全部制度,“克己复礼〞那么“天下归仁〞矣。孔子正名的政治主张如果得以实行,那么政在

文档评论(0)

181****766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