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7.pdfVIP

人教版语文高二-人教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7.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人教必修三《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

应城一中导学案系列——高一语文必修3导学案编撰:廖小丽审定:邰先莉

【三维目标】

1、了解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思想基础及其历史进步性。

2、归纳“数、发、直、兵、胜”多义词的义项。

3、了解孟子答问过程,论辩艺术及其“好辩、善辩”的主客观原因。

【教学重点】

多义词义项的归纳和孟子仁政思想的理解。

【教学难点】

1、课文中“以五十步笑百步”的比喻的理解。

2、孟子的论辩艺术。

【教学方法】朗读法、串讲法、探讨法。

【教学时数】2课时

【知识链接】

一、关于孟子和《孟子》

孟子,名轲(前372—前289),字子舆,邹(今山东邹县)人,是孔子之孙子思的再传弟

子,是继孔子之后的最大的儒学大师,是孔子学说的嫡传。后世常以“孔孟”并称,元文宗

封孟子为“亚圣”。

更为可贵的是,孟子并不是简单地继承孔子的学说。他采用的是拿来主义的方法,占有、

挑选、创新。例如:他否定绝对平均主义思想,主张社会分工;主张仁政,提出“民为贵,

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主义思想;他还提出性善论,“人之初,性本善”,等等。

《孟子》是一部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记录孟子言行的书。全书共七篇(《梁惠王》《公

孙丑》《腾文公》《离娄》《万章》《告子》《尽心》),各篇分上下,为儒家经典著作,

与《论语》、《大学》、《中庸》合称“四书”。《孟子》—书全面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对

当时和后世思想界影响很大。

《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首先是善于雄辩,具有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墨酣畅的风格;

采用了多种方式方法进行辩论,逻辑谨严。其中最多的是各种发问的方式方法,时而提问,

时而反问,运用自如,灵活多变。其次善用比喻和寓言。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

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但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

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孟子》比喻准确形象,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

透彻。

二、谈话背景

“上古竞于道德,中世逐于智谋,当今争于气力。”(《韩非子·五蠹》)孟子所处的战国

中期,“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刘向《战国策序》)。各国诸侯争城

夺地,角逐武力,蚕食鲸吞,征战不断;人民徭役繁重,水深火热,朝不保夕;社会混乱,

精心校对版本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增广贤文》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高中-语文-资料-打印版

礼制崩坏,世风倾颓,剧烈动荡。权势与暴力被推崇,霸道被视为天道,攻伐凌侵被视作合

理,由大国以“力”统一天下的态势已初步形成。

魏国曾是强国,但在梁惠王统治期间,连遭强秦重创,内忧外患,以至都城由安邑迁至大

梁。故魏又叫梁,魏惠王又叫梁惠王。梁惠王三十五年(公元前334年),孟子被“招贤”应

邀来到魏国,梁惠王曾对他说:“寡人不佞,兵三折于外,太子虏,上将死,国以空虚,以

羞先君宗庙社稷,寡人甚丑之。叟不远千里,辱幸至弊邑之廷,将何以利吾国?”(《史记·魏

世家》)迫不及待地讨教救国治国之策。孟子则以“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对答,指出

了专言求利的危害性和躬行仁义的重要性。两人的另一次会面是在禽兽嬉戏的池沼边上。梁

惠王得意地问孟子:“贤者亦有此乐乎?”孟子

文档评论(0)

精品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从事一线教育多年 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