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火烧云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pdf

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4火烧云公开课教学设计教案.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24火烧云(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喂、盈”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模”;会写“必、胡”等13个字,能积累文中

表示颜色的词语。

2.读通课文,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

3.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颜色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云时的喜悦之情。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尝试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学习重难点:

了解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写火烧云,能借助相关语句说出火烧云颜色的特点,体会人们看到火烧

云时的喜悦之情。

学习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揭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篇描写大自然美景的课文——火烧云。齐读课题。

2.介绍作者:萧红。

二、初读课文。

1.出示学习任务一: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思考:为什么叫“火烧云”?(用文中的话来回答。)

2.检查生字词。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1)指名读预习反馈中难读的词语,正音。

(2)重点教学多音字“模”。

3.交流后出示句子: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1)说说:为什么叫“火烧云”?重点抓“烧”体会,写得特别生动,特别有气势。

(2)看图,指导朗读。

三、梳理内容,了解课文从哪几个方面描写了火烧云。

1.出示学习任务二: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了火烧云的?

预设:颜色、形状(板书),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了解第1和第7段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预设:火烧云上来了和下去了,板书)

小结:作者按时间顺序,描写了火烧云从上来了到下去的变化过程,写得很“有序”。

四、精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1.说说火烧云上来后地上的情景有什么变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中庸》

(预设:霞光下万物的变化)

2.观察一下,哪个词出现的次数最多?

(变)这说明了什么?(霞光的神奇)

3.交流:找一找,这些事物发生了什么变化?

(1)指名回答。

(2)这么多变化,课文是怎么写的?

重点关注:排比句、句末“了”字,并指导朗读。

小结:萧红用间接描写景物的方法为我们勾勒出一幅霞光村晚图,特别有画面感,而且运用了排

比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上口。

五、讲读第三自然段,感受火烧云颜色的特点。

1.出示任务单:默读第三段,想想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画出描写火烧云颜色的词语,并试

着分类。

2.交流:火烧云的颜色有什么特点?

(预设:变化多、变化快)

(1)变化多:a.你画出了哪些描写颜色的词?是不是只有这些颜色?

——抓“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见过”体会。

b.你怎么给它们分类?——结合课后练习2,进行分类,补充说说同类的词语。

(2)变化快

a.抓“一会儿…一会儿…”体会变化之快

b.比较句子: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葡萄灰和梨黄,还有茄子紫,这些颜

色天空都有。

(顿号的使用,更能表现颜色变化之快)

3.指导朗读。

4.4.欣赏火烧云视频。

5.尝试背诵。(可采用填空的的方式)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

六、每课一字(重点教学“武”)

点评:

1.注重方法引导。不仅引导学生了解课文写了什么,还引导学生发现文章是怎么写的。怎么写才

真正是语文教师需要教给孩子们的。

2.加强思维训练。注重在语言发展过程中提升思维品质。如比较句子:葡萄灰、梨黄、茄子紫,

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葡萄灰和梨黄,还有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

2.3.积累语言经验。关注课文第一自然段句末“了”字的使用效果。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刘备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