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水浓度与数学发现的系列活动课.docx

糖水浓度与数学发现的系列活动课.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糖水浓度与数学发现”的系列活动课文/惠州人

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甜甜的活动课.请看,这里摆着一缸清水、一瓶红糖,还有大大

小小的一批玻璃杯.当我将红糖放入水中时,就得出糖水.糖水有浓度①,计算公式为浓度=溶质/溶液.

下面,我们以糖水浓度的生活常识为背景,设计了5个活动,组成一个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猜想到论证的系列.希望大家在理解每个设计的思维情境的基础上,进行大胆的数学探索,并从整体上去领悟和积累数学活动的经验.

.活动1—等比定理的发现

.活动1—等比定理的发现

(教师把糖放进一个大玻璃杯内,添上水得出一大杯糖水,然后随意分倒在3个小杯中,记每一杯

糖水的浓度为a/b、a/b、ab,这里a、b

(i=1,2,3)为正数.)

1 1 2 2 1 3 i i

(点评:为方便学生思考,先做了些数据a/b的准备,以降低难度.)

i i

教师:我这3小杯糖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学生(众):相等.

教师:对,应有

a/b=a/b=a/b. ①

1 1 2 2 3 3

现在,我把这3小杯糖水全都倒进一个空的大玻璃杯中,那么,混合后的糖水浓度与原先3小杯糖水的浓度有什么关系?

学生(众):相等.

教师:对,是相等.我们把大杯倒成小杯又合成大杯,好像是重复或循环,其实这里有数学道理.大家能根据这一显而易见的生活常识,提炼出一个数学命题吗?

(点评:思维情境的创设已经完成,学生思维的闸门也已打开.)学生1:混合后的糖水浓度为

(a+a+a)/(b+b+b). ②

1 2 3 1 2 3

它与原先的3小杯糖水浓度相等,故有等式

a/b=a/b=a/b=(a

+a+a

)/(b+b+b

). ③

1 1 2 2 3 3

1 2 3

1 2 3

这就是等比定理:若①则③.

教师:很好,从“糖水情境”到“等比定理”,这中间有一个从具体事实到形式化抽象的数学过程,前者是“具体的模型”,后者是“抽象的模式”,之间有质的区别.把糖放进水里,把糖水倒来倒去,这是数学吗?不是!但舍去了糖、水、浓度等的具体性质,抽象出本质属性的数量关系——等比定理,这

就成为数学了.现在我问,作为“糖水情境”中的a

、b与作为“等比定理”的a、b

有区别吗?

i i i i

(点评:完成从模型到模式的过渡后,立即对模式作深化认识.)

学生2:“糖水情境”中的a、b只能为正数,并且b>a>0.而作为“等比定理”的a、

i i i i i

b不需要这么多的限制,有

就够了.

教师:是的,“等比定理”中的a

、b既允许a≥b,又允许取负数.而在范围扩大的同时也

i i i i

增加了一个新风险:分母为零.这是我们在使用等比定理时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参见练习1第2题).对于学生1的回答,我还有一个问题要弄清,你为什么说③式是混合后糖水的浓度.

(点评:对粗糙的模型提炼作更精细的思考.)

学生1:因为a

+a+a是3杯糖水中糖的总和,b+b+b是3杯糖水的总和,据浓度公

1 2 3 1 2 3

式可得出③式.

教师:理由说完了?还有补充吗?其他同学还有补充吗?

学生3:a+a+a

不一定是糖的总和.

1 2 3

教师:为什么?

学生3:在计算小杯糖水的浓度时,分子分母可能有约分,比如21克糖水中有6克糖,其浓度可约分为2/7.

教师:如此说来,当浓度a/b没有约分时,式③表示了混合糖水的浓度,那么,a/b有约

i i i i

分时,式③还是浓度值吗?学生4:还是!

教师:为什么?此时a

+a+a已经不是糖的总和,b+b+b也不是糖水的总和了.

1 2 3 1 2 3

学生4:虽然此时式③不是浓度定义的直接列式,但在数值上与定义式相等.原因是,我们有等比定理作理论依据.

教师:非常好.这样我们就经历了两个相辅相成的阶段:首先由直观情境提炼出数学结论,然后,又用数学结论去解释客观事实.

现在我还要问,根据上面的讨论,你能对式③作出一些补充,从而导致新的数学发现吗?

(点评:继续对粗糙的模型提炼作发散性的思考.)

学生5:若设3小杯糖水的浓度分别约去了m、m、m,则可得混合后的浓度为

1 2 3

(ma+ma+ma)/(mb+mb+mb). ④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从而有命题:若bbb

≠0,mb+mb+mb≠0,且a/b=a

/b=a/b,则

1 2 3

1 1 2 2 3 3

1 1 2 2 3 3

a/b=a/b=a/b=(m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