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中医的真貌.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1

从五千多年前,甚至更早,人类从茹毛饮血的幼儿阶段起,面对严酷的生存环境,就在探索保护身体健康的方法,这种方法是以朴素的哲学为基础,以顺应天地运行、与自然和谐为依归,从而达到天人合一的防病治病的目的。史载神农氏尝百草一日而遇三十毒,就是先民探索自然的例子。神农氏所尝的就是药物的气和味,以及以身口的感受来辨别药物的阴阳性能。《神农本草经》中记载了这一结果:“药有酸苦甘辛咸五味,又有寒热温凉四气。”古人将药物的味道划分为“酸、甘、辛、苦、咸”,以对应五脏,然后按五行盛衰、五时顺逆,调动五味以攻邪扶正,最终达到防病治病、修身养性的目的。成书于二千年前的《黄帝内经》集前人智慧于大成,其论治所据,不出“阴阳”、“气味”二途。

《内经》卷二开篇的《阴阳应象大论》说:“水为阴,火为阳,阳为气,阴为味。味归形,形归气,气归精,精归化。精食气,形食味,化生精,气生形。味伤形,气伤精,精化为气,气伤于味。阴味出下窍,阳气出上窍。味厚者为阴,薄为阴之阳;气厚者为阳,薄为阳之阴。味厚则泄,薄则通,气薄则发泄,厚则发热。气味辛甘发散为阳,酸甘涌泄为阴。”《内经》将《阴阳应象大论》放在卷二的开篇,是有其深意的,盖“阴阳”、“气味”,究其底,是古中医的源能所在,在这样首要位置提出“阴阳”、“气味”,是起到全书乃至中医学提纲挚领的作用的。

《内经》是一部先民认识自然、认识自我,调整自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的巅峰之作,其对“气味”之说谆谆言之。《生气通天论》篇说:“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这个五味,包含五行的生克、五时的长养,这是先民对自然万物的朴素哲学的一个体现,是防病治病的宗法。

《内经》对于五味的治病法则,反复地强调和申述,无非是让后学者明白一个道理,“医在阴阳,阴阳在气味。”《臧气法时论》篇说:“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用辛补之,酸泻之;心欲耎ruǎn(耎:柔弱),急食咸以耎之,用咸补之,甘泻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泻之,甘补之;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用酸补之,辛泻之;肾欲坚,急食苦以坚之,用苦补之,咸泻之。”纵观《内经》全书,以味论治,贯穿始终,气味也是传统中医论治的根本所在。这种观念不仅见于专业的医经,古代经史都有记载。《汉书·艺文志·方技略》载:“经方者,本草石之寒温,量疾病之浅深,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致水火之齐,以通闭解结,反之于平。及失其宜者,以热益热,以寒增寒,精气内伤,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这明确记载了所谓“经方者”,是“假药味之滋,因气感之宜,辨五苦六辛”,再一次明确古中医的“气”与“味”是处方治病的根据所在。可以说,中医说的灵魂就是气味学。

汉以前的古医经,《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外经》三十七卷、《扁鹊内经》九卷,《外经》十二卷;《白氏内经》三十八卷、《外经》三十六卷;《旁经》二十五卷。今有传者,仅余经宋人删改过的《黄帝内经》,其它多已亡佚,不见于世。但古人运用五味治病的法则的要领上,除了从《黄帝内经》已可窥见一斑,还可在敦煌遗经中搜其迹象。《辅行决脏腑用药法要》(下称《辅行诀》)是敦煌藏经洞遗存的古医经,题为“梁华阳隐居陶弘景撰”,该书自序称,该书是陶隐居辑录相传为商代伊尹所撰的《汤液经法》等古医经而成,论论治多据《汤液经法》。书中载有五行互含五味变化,与《黄帝内经》所本类同。《辅行诀》据此制画出五味五脏补泻生克图,还附列了五脏大小补泻方,曰:“今者约列二十五种,以明五行互含之迹,以明五味变化之用”。其补泻方如下:

五脏大小补泻方

小泻肝汤????枳实????芍药????生姜????????????

大泻肝汤????枳实????芍药????甘草????黄芩????大黄????生姜

小泻心汤????黄连????黄芩????大黄????????????

大泻心汤????黄连????黄芩????芍药????干姜????甘草????大黄

小泻脾汤????附子????干姜????甘草????????????

大泻脾汤????附子????干姜????黄芩????大黄????芍药????甘草

小泻肺汤????葶苈子??大黄????芍药????????????

大泻肺汤????葶苈子??大黄????芍药????甘草????黄芩????干姜

小泻肾汤????茯苓????甘草????黄芩????????????

大泻肾汤????茯苓????甘草????大黄????黄芩????芍药????干姜

小补肝汤????桂枝????干姜????五味子??大

文档评论(0)

聚好信息咨询 + 关注
官方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公司能够提供如下服务:办公文档整理、试卷、文档转换。

认证主体鹤壁市淇滨区聚好信息咨询服务部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0611MA40H8BL0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