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VIP

统编版 高中语文 必修上册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起课件专注教学课件制作

课题

寻找最美风景,感悟自然情怀

必修上册第七单元大单元教学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教材分析

本单元围绕“自然情怀”,感受自然之美,提升感悟力,激发对自然生活的热爱,培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探寻民族文化观念、民族审美心理。本单元所选五篇都是散文名篇。两篇现代写景抒情散文《故都的秋》《荷塘月色》,一篇当代写景抒情哲理散文《我与地坛》,两篇古代山水游记散文《赤壁赋》和《登泰山记》,字里行间包含了作者独特的审美体验,都体现了民族审美心理。学习写景抒情散文,提升鉴赏品味,分析写作手法,关注作者独特的人生思考。

学情分析

通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对写景散文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对于写景抒情、说理类散文中的人文情怀关注不多。故此,可以通过欣赏景物之美,品味语言之妙,体验作者心境,探究民族审美等方面,使学生在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体验情感的过程中提升审美鉴赏能力和文化品位,提升对生命价值的认识和思考。

教学目标

1.学习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写景抒情散文,感受文人笔下的美景,关注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激发对自然的珍爱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2.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精妙的语言艺术,理解语言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

3.从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表现角度和艺术价值有独到的思考,感受文辞之美;

4.借鉴本单元散文的写法,写一篇散文,力争做到情景交融。

教学重点

学习写景抒情散文精妙的语言艺术,理解语言与情感表达之间的关系;从不同层面鉴赏文学作品,对作品的表现角度和艺术价值有独到的思考,感受文辞之美;

教学难点

学习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写景抒情散文,感受文人笔下的美景,关注作品中的景物描写和人生思考,激发对自然的珍爱之心和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情境导入

播放钟薛高视频:

风一起,桂花就掉下来

落在瓦上,扑扑簌簌的

这就是秋天给我的信吧

扑扑簌簌,说个不停

瓦才知道,在说什么

欣赏完这段视频,请你谈谈感受。

明确:“今年桂花开得晚”这次迟来的是桂花。尽管迟了,但视频依然基于“依时依令”的思路,用一种整体风格自带《小森林》治愈感的画面,还原出桂花天然的清甜和恬静,传达自然生活理念和人文关怀思考。

情境任务

金秋已远,冬日已至。我校文学社特举办“倾听·自然”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你拿出手中的笔,从名篇中汲取养分,写一篇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吧!

展示任务:

任务一:感悟自然之美

任务二:品味语言之妙

任务三:体验作者心境

任务四:探寻民族审美

任务一:感悟自然之美

1.欣赏美景

通过下面这些美丽的风景来治愈我们尘封的心灵。

要求:你喜欢郁达夫、朱自清、史铁生、苏东坡、姚鼐笔下的哪些景物,它们都有哪些特点?

2.旅游那件事

如果有一次与名人游玩的机会,你是愿意与郁达夫在青天小院中品茶看驯鸽,是愿意与朱自清月下赏荷花,还是愿意和史铁生一起在地坛寻找历史的旧迹,还是愿意与苏轼泛舟赤壁,或者是与姚鼐登泰山赏日出呢?

请用一段话来阐述你的理由,要求概括其中一篇的景致特点。

格式:我愿意……,在那里,我会欣赏到……

示例1:我愿意和苏轼一起泛舟游赤壁,在那里,我会欣赏到赤壁的秋江月夜之景,宁静、广阔、澄澈,给人超凡脱俗的空灵之感。

示例2:我愿意和苏轼一起泛舟游赤壁,在那里,我可以领略冬日泰山日出之景,雄伟、壮丽,给人震撼鼓舞之感。

任务二:品味语言之妙

1.品味语言

语言是衡量、探索作家气质、品质的最敏感的部位。一字一词,看似简单,实则精巧,平凡中有创新,有独特韵味。

(1)比较《故都的秋》《荷塘月色》《我与地坛》这三篇文章的语言特色。

(2)读一读下面的经典语段,品一品其中的形容词、动词之妙。

《故都的秋》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草木凋得慢,空气来得润,天的颜色显得淡……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从槐树叶底,朝东细数着一丝一丝漏下来的日光……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脚踏上去,声音也没有,气味也没有……雨过,云渐渐地卷向了西去……

明确:①“好”“清”“静”“悲凉”总写北国之秋的总体特点,语言精准,富有概括力。

②“凋“慢”“润”“淡”,对比北方的秋天和南方秋天,突出南方秋天的特点,准确、亲切。

③“饱”“尝”“透”“赏玩”表明南方秋天在秋味、秋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无法给人满足感、酣畅感。

④“细数”“漏”,化无形为有形,写出槐树叶底的日灯光,日光的一点一滴,一丝一缕。

⑤“铺”,写出好似有人有意而为之,偷偷提前铺好落蕊,占地广,宽阔。

⑥“踏”,不是踩,所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24359561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文档有任何问题,请私信留言,会第一时间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23136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