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位生长过渡金属碳_氮化物的碳复合材料储钠_钾性能研究.pdf

原位生长过渡金属碳_氮化物的碳复合材料储钠_钾性能研究.pdf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是阻碍当前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寻找良好

的储能体系,有效存储可再生能源是解决上述障碍的重要途径。锂离子电池因其

高能量密度和广泛的应用范围,被认为是电气化时代的推动力。然而,锂资源的

逐渐枯竭和价格的不断上涨,严重阻碍了大规模储能应用的发展。资源丰富的钠

/钾离子电池,由于其工作原理与锂离子电池相似,有望直接应用到目前成熟的锂

离子电池产业体系中。如钠/钾离子电池能成功应用于大规模储能领域,将基本满

足人类在电气化时代对电力储能设施的需求。但半径较大的钠/钾离子在嵌入/脱

出过程中,会在电极材料中产生较大的内应力,导致常规负极材料的实际容量较

低,长循环过程中结构损伤程度较大等情况。因此,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探

索和研究已迫在眉睫。

本文根据过渡金属化合物,如氧化物、氮化物和碳化物等特有的结构特征,

对其进行微纳结构设计、异质结构构建和碳材料保护,系统研究这些策略对复合

材料储钠/钾性能的影响规律,获得性能明显改善的钠/钾离子电池负极材料,为

后续研究提供良好的借鉴。具体研究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1)采用自聚合和两步煅烧过程,在氮掺杂碳纳米束中原位生长MoC纳

2

米晶,并与表面修饰的MoO颗粒构建成分级结构复合材料(MoO@MoC/C)。

222

在该分级结构中,氮掺杂碳纳米束(N-CNBs)的柔性保护显著提升了复合材料

的导电性和结构稳定性,有效缓解了过渡金属化合物的体积膨胀和结构坍塌。

MoC具有良好的金属属性,与其原位生长的优势,进一步提升了MoO颗粒/氮

22

掺杂碳纳米束的电荷转移能力和结构稳定性。重要的是,在储钠过程中,MoC

2

纳米晶的活性位点被逐渐激活,显著提高了长循环过程中的有效容量。在5.0A

g-1下循环8000次后,MoO@MoC/C的可逆容量从126.2mAhg-1逐渐增加到

22

419.1mAhg-1,容量保持率高达332.1%。这些结果表明,具有金属属性的过渡金

属碳化物在金属离子电池中具有较大的潜在优势,可为储能领域的发展提供良好

借鉴。

(2)通过自聚合和热处理工艺,在单晶面纳米棒表面合理地构建出具有双

金属属性的缺陷型异质结构(WO@WN),并原位交联在氮掺杂碳纳米片

3-x2

(CNSs)中,形成相应的复合材料(WO@WN/CNSs)。研究发现,WO纳

3-x23-x

米棒的单晶面中具有大量的不饱和空位缺陷与悬挂键,能有效促进电荷的定向转

移。具有丰富自建电场的异质结构,可有效调节WO的空位缺陷和WN的电

3-x2

子结构,显著提高电极材料的电荷转移和存储效率。利用缺陷和界面工程,WO3-

@WN/CNSs获得了较大的可逆储钾容量(0.1Ag−1下的可逆容量为366.6mAh

x

文档评论(0)

136****658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3055023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