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嘉兴一中孙凯语文·高考辅导与应考策略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一)嘉兴市高中新课标新高考学科资源01考点要求02传统文化经典题解读步骤03典型题例04学以致用传统文化经典的理解和评价。解读:传统文化经典主要指先秦诸子百家经典,尤以儒家文化为重,兼顾道家、墨家、法家等。一、考点要求《〈论语〉选读》的考试要求:从文字、文章、文化三个方面入手,在掌握字词句的基础上,了解孔子及儒家的文化思想。解读:《〈论语〉选读》的考试要求,可以分为基础要求和发展要求两个部分。所谓基础要求,就是指名句名段的背诵积累、重点字词句子文段的翻译以及课文内容的解读等;所谓发展要求,主要是指初步理解文化经典《论语》的文化内涵,探究传统文化对人生和社会的影响以及作用。而这些内容往往不是直接写出的,而是通过孔子等的言行来展现的,所以理解《论语》章句的含义是前提。要善于在理解原文有关的学说、观点、见解、态度、情感、行为等基础上,理解其思想,并能结合现实背景作分析,联系当今谈意义。1.文字与文章是阅读的基础,但对《论语》的考查主要从文化层面切入。因为学习《论语》的目的在于传承文化,提升思想,故考生应注重《论语》文化内涵的评析和探究。2.把握《〈论语〉选读》的基本架构。教材编排分为四个主题:政治(1-4课),修身(5-9课),学习与教育(10-13课)和哲学(14-15课)。每篇课文又分别阐述其中一个分论点。备考时应特别注意孔子关于义与利、德与法、谦让与进取、用世与隐退等几组关系的阐述。3.掌握孔子几大思想观点的核心,如为政观、义利观、交友观、教育观、文化观、礼乐观、仁爱观、中庸观。4.提炼章句中的成语、熟语。5.比较分析不同的观点。诸子百家思想观点往往形成鲜明的对比,甚至儒家内部思想也是比较复杂的,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他们各自的特点以及对现实的影响作用,是本题型的命意所在。6.明确核心概念间的关系。《论语》中的一些核心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如“仁”“义”“礼”“智”“信”等,我们不仅要能说出它们的正确含义,还要能明确它们之间的关系。解答此类问题,不仅要理清《论语》的核心概念,还要有较强的思辨能力。1.认定它们的出处。2.回忆这一课的主题。3.思索这一段语录出自这一课的第几章,阐述的内容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诠释这一课主题的。二、传统文化经典题解读步骤:(2012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三、典型题例1.认定它们的出处。2.回忆这一课的主题。3.思索这一段语录出自这一课的第几章,阐述的内容是什么,是从什么角度诠释这一课主题的。解读步骤:(2012年浙江高考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5分)《论语·乡党》:“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这段文字,据唐人陆德明《经典释文》的句读可以标点为:“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1.分别指出上面两种不同标点的引文中孔子对人、马的态度。(2分)2.对照孔子的仁爱观,谈谈你对后一种句读的看法。(3分)⑴贵人贱马⑵人、马并重(或“先人后马”)这种句读体现了后儒对孔子的推崇,但“人马并重”并非孔子的本意。因为孔子的“仁”并非兼爱,他主张在“亲亲”的基础上推己及人。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孟子·离娄下》)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朱熹)1.上述材料,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儒家的哲学观念,即_____。(限两个字填空)2.根据上面三则材料,依次简要揭示这种哲学观念的内涵。四、学以致用《中庸之道》“相关链接”《中庸之道的内涵》将中庸之道的内涵大致有四点:1.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中道的标准就是仁义之道。2.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3.符合社会人生常理,做到合情合理。4.宽容包纳,和而不同。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论语·里仁》)孟子曰:“仲尼不为已甚者。”(《孟子·离娄下》)盖中无定体,随时而在,是乃平常之理也。(朱熹)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地理湘教版: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限时练1教师版.docx
- 初中科学:第一章《水和溶液》计算题(4)【word,含答案】.doc
-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件:专题7 关爱生态环境 谱写绿色诗篇.pptx
- 初中科学课件:3-2 第2课时 病毒及病毒性疾病的防治 (1).ppt
- 初中科学课件:4-33物质的密度图像处理(第四课时) 浙教版.ppt
- 高中物理教学课件:8-1功和功率第三课时机车启动问题.ppt
- 初中科学:电路故障分析.docx
- 高中历史教学:八年级下册第4课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读本.docx
- 高中物理教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中的图像二轮专题复习导学案附答案.docx
- 高中地理湘教版:3-1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移动限时练1.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