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希.凯斯特纳儿童小说中的成长主题.docxVIP

埃里希.凯斯特纳儿童小说中的成长主题.docx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埃里希.凯斯特纳儿童小说中的成长主题

成长主题和德国成长小说

成长是一个古今中外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作为一个人类学词汇,成长是指少年经过生活的磨炼之后,获得对人生和社会的阅历以及独立面对世界的精神力气。流传在世界各地五花八门的成人仪式代表着人类这种“文化阅历的宏大意象”,成长因此被给予神奇的颜色。成长同时也受到诗人、艺术家和作家的关注。中世纪末,沃尔夫拉姆·冯·埃申巴赫(1170—1220)的中世纪史诗《帕齐法尔》(1210)和汉斯·格里美豪森(1622—1676)的《痴儿流浪记》(1669)把传奇里的成长故事上升到文学的高度。歌德的《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1795—1796)确立了成长主题在文学中的特别地位。以这部小说为开端,成长小说(Bildungsroman)作为一种新的文学体裁得以确立。文学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成长小说盛行的心理因素来自德国人的内倾性,以及由此而产生的非政治性的、倾向内在世界的文化特征。19世纪至20世纪初,成长小说仆人公的视角由外部世界转向内部世界。少年成为新的成长主体,他们不再是踌躇满志、怀有远大抱负的青年,而是敏感内向的、具有自我意识的人物。

凯斯特纳作品中的成长主题

凯斯特纳在魏玛时期总共发表了四部儿童小说:

《埃米尔擒贼记》《小不点和安东》《5月35日》《飞行的教室》等。《5月35日》中,康拉德穿过叔叔家的衣橱,经过四个不同的地方,最终到达目的地南太平洋,构成了单一的旅行历险故事。《埃米尔擒贼记》中,跟着埃米尔以及柏林少年们追踪小偷的脚步,凯斯特纳呈现出一幅现代都市的画面。《小不点和安东》的故事主要由两条线以及两条线的相互交错构成,其一是小不点扮装卖火柴,其二就是安东和母亲的故事。两条线的交点在于安东识破了小不点保姆的阴谋,帮忙伯格先生抓住了企图入室盗窃的小偷,表现出少年的正义和蔼良美德。《飞行的教室》中,圣诞节戏剧的排练和演出贯穿故事始终,还包括寄宿学校的学生和实科中学的学生之间的争端,学生乌利英勇的一跳,两个儿时伙伴多年后再次相见以及马丁由于没钱而无法回家过圣诞节的苦恼等线索。五条线索相互交错,多个主题并存,有关道德的思索散布在小说各个角落。四个故事的表现手法各不一样,透过外表的奇妙之旅、都市历险、纯真友情和圣诞故事,随处可见少年成长的忧虑和苦恼:埃米尔单独前往生疏的地方,出于对母亲的内疚,他执著地要找回丧失的钱;安东忍受着生活的不公,主动担负起家庭的重任;学校里,约尼缺失父母的暖和,比同龄人显得早熟,乌利由于被同学认为是“胆小鬼”而苦恼,而马丁则由于家里缺钱,不得不在圣诞节与父母分别而难过。故事都覆盖着一层淡淡的阴郁颜色。这些愁闷源自仆人公逐步脱离布满天真梦想的童年生活,成长为一个对家庭、社会和朋友背负责任感的少年的过程。以埃米尔为代表的少年们身上具备传统的成长小说中成长主体的特点,他们渐渐从家长和外界给童年时期的康拉德供应的虚幻世界中走出来,经过在现实面前的慌张心情、努力转变现实的本能行为,到后来开头思索社会中的不公现象,经受了从被动承受到主动思索的过程。根据凯斯特纳小说中成长主题的特别模式,笔者将这四部小说归为一体,称为蒙太奇式的成长小说。作家把童年生活的画面作为电影镜头,运用剪辑和组合等方式把这些镜头连接成一部关于少年成长的小说。镜头虽然是零散的,但却包含着少年成长的几个重要因素:

线索一:代表社会的都市。都市始终是凯斯特纳的创作主题。康拉德见到的是一个将来都市“电动城”。这时的他还未猎取完全的社会意识,当城里的一切让他觉得反感而无法承受的时候,他可以选择离开。随着他的逃离,电动城也自行崩溃。这示意一种美妙的泡沫般的梦想。埃米尔虽然来到了大城市,但还保存着小城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一开头埃米尔由于“不了解大城市的规章”而怀疑,像位迷路的游客一样观看四周“。,后来被涌动的大都市所吸引。城市作为公共场所,要求自制和高度的社会性,个人才可在此获得或供应帮忙。身在柏林就意味着更强的社会化程度。生活在柏林的安东就不再有埃米尔初到此地时的青涩。生活的艰辛让他无暇顾及城市的繁华和吵闹。安东具有更为明显的社会性,冷静且机灵,主动担当作为一般公民的社会和道德责任。他看到夜幕下的罪恶并准时制止,社会道德感是他行为的驱动力。寄宿学校是个封闭的梦想世界,但同时又是社会的缩影。聚拢在这里的少年都有各自的故事。首先,寄宿学校里的学生们性格鲜亮,他们自行打算团体里的分工。他们跟外校学生发生冲突是年少气盛的结果,但他们敢于担当后果,承受教师尤斯图斯的惩处,这同样是作为社会人担当责任的表现。另外,寄宿学校之

文档评论(0)

夜~紫儿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