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案)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docxVIP

7.1 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教案)高一政治(统编版必修3).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7.1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

教学设计

【教材结构】

【教材分析】

本单元以“全面依法治国”为核心,探究我国法治建设的历程,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全面推进。

第七课围绕我国为什么进行法治建设,重在说明我国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主要探究:依法治国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所决定的,了解新中国成立之后我国法治建设的进程,明确新时期我国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和原则,理解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

第一框“我国的法治建设的历程”,回顾了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简述了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着重讲述了新中国成立后法治建设取得的成就,为我国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方略,建设法治国家提供了法律依据。

【核心素养】

政治认同:通过学习,认同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科学性;认同我国法治建设的巨大成就,增强依法治国的信心。

科学精神:引导学生科学理解法治建设的进程是逐步深化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是由我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的。

法治意识:树立尊重宪法和法律的法治意识,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将法治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公共参与:在日常生活中,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学法、懂法、守法、用法,自觉参与法治建设的伟大实践。

【教学重点】

1.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教学难点】

1.理解马克思主义法律思想的主要内容;

2.新中国法治建设的成就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与讲授分析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导入: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议题一:追本溯源——中华法律的演进

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一、我国法律发展的历史

1.法律的含义

法律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体现着统治阶级的意志,是实现国家职能的工具。它既维护公共和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

2.法律地位的演变

古代社会,法律确认和保护人剥削人的等级制度,特权阶层常常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治)

近代以来,法律的地位和权威不断提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逐渐成为现实,法治代替了人治,成为一种全新的国家治理方式。(法治)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议题二:中华法系的“兴”与“衰”

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中华法系(夏商~清末)

(1)中华法系的“兴”

含义:

是以儒家思想为理论基础,在中国古代法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法律文明,强调法律与伦理道德的统一,代表法典为《唐律疏议》。

特征:源远流长

意义:

中华法系成为世界上独树一帜的法律文明,古老的中国为人类法治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凝聚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智慧,有很多优秀的思想和理念值得我们传承。

中华法系的“衰”(清末)

标志:清末变法修律

启示:

一国的法治应符合本国历史和国情。

学生活动:观看视频

议题三: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

学生活动:结合视频内容和教材讨论回答

教师总结: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导、纠正、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答案

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理论基础

法的产生、本质、决定因素

产生:法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随着私有制、阶级和国家的出现而逐步产生的。

本质:在阶级社会中,法反映的是该社会中在经济上、政治上居于统治地位的阶级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

决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统治阶级意志的内容最终是由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

2.法的类型

3.法的特征

(1)法是维持社会秩序、调整社会关系的一种社会规范。

社会规范:

指调整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主要包括法律规范、道德规范、职业规范等

表现:

法反映并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用规定权利和义务的方式规范人们的行为。

法确认、保护和发展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①在我国,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国家、集体和个人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统一的。

②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既平等地享有权利,也平等地履行义务。

(2)法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社会规范。

制定:

国家根据社会生活发展的需要,通过相应的国家机关按照法定程序制订、修改和废止各种规范性文件以确立规则的活动。

如:《民法典》《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法律援助法》《家庭教育促进法》。

认可:

国家以一定形式赋予在社会生活中已经存在的某种行为规则以法律效力的活动。

如: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条例;港澳地区制定的法律(基本法是国家制定);摩梭族的走婚制度;鄂伦春族是唯一持枪的少数民族。

(3)法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社会规范

在任何国家,违

文档评论(0)

学习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优质学习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