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导写及范文: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是否仅仅依靠逻辑就足够了?.docxVIP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导写及范文: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是否仅仅依靠逻辑就足够了?.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模拟主题导写及范文: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是否仅仅依靠逻辑就足够了?

【作文题】

人们要形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是否仅仅依靠逻辑就足够了?

【文题解析】

本题的形式结构很容易让人联想到2023年的上海高考作文题:“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同样都是提问形式,以“仅仅”来连接一个限定对象。不同点在于,2023年秋考作文题探讨的是人们的行为态度及成因,本题探讨的人们行为的结果和条件。

回答问题前,同学们可以首先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如果在生活中有人问你:“我们要成为优秀的学生,是否仅仅依靠刷题就足够了?”你会如何回答这个问题呢?我想,以下两条路径中可能有一条和你的想法相似。第一种:刷题只能解决A问题,但是优秀的学生要有B要求,当然不能仅仅靠刷题;第二种:优秀的学生必须是B全面发展的,刷题只能够A,肯定不能仅靠刷题。这两条路径殊途同归,都抓住了两个关键词内部错位的问题。如果有人脱口而出“成为优秀的学生应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或者“刷题只能制造学习机器”,接着就去谈“德智体美劳”和“学习机器”,这些回答可能就存在不够合题的情况了。写作文的过程也是如此,我们要紧紧围绕材料中的这对关系来进行思考。

首先看“形成合理的认知和经得起检验思想”。“认知”指个体认识客观世界的信息加工过程和结果,“思想”指客观存在反映在人的意识中经过思维活动而产生的结果或形成的观点。两者都是人的主观对客观的反应,是人认识的产物。在人与客观世界的互动中,形成了“认知”这一经验认识和“思想”这一理论认识,因此这两者可以统合于“人的认识”之下。“合理的认知”和“经得起检验的思想”进一步限定了达成的范围,要求我们最终达成的是一种具有科学性、真理性、实践性的认识。而“形成”这个词,提示我们:这个认识是一个动态过程。

接下来我们看材料中的另一个关键词“依靠逻辑”。逻辑的外延非常丰富,我们常听到形式逻辑、数理逻辑、辩证逻辑、事理逻辑等等。同学们最容易联想到的就是《选择性必修(上册)》第四单元“逻辑的力量”所涉及的逻辑知识、逻辑推理和逻辑论证。根据以上内容,我们大致可以为“逻辑”一词框定范围。逻辑应用于思维和语言的活动,重推理、重归纳演绎,使人的认知和思维敏锐和严密,增强议论的有序性、准确度。从狭义上来说,逻辑是一种思维工具;从广义上来看,逻辑是一种认识世界和事物的思维方式。“依靠”意为“凭借”,凭借逻辑作什么用呢?根据逻辑本身的特质,它能够成为人形成动态认识过程中的思维框架,也可以作为这个最终认识的评判工具。

那么,材料中关键词间的关系也就呼之欲出了,正因为逻辑在认识形成过程中的角色问题和作用限制,使得我们无法完全依靠它达成“合理的认知、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接着我们就要思考,有哪些要素可以在形成思想过程中弥补逻辑的限制呢?以下表格列出了阅卷时看到的部分概念:

对应概念

对应维度

逻辑的相关限制

1

(1)实践(2)感知

思维和语言的活动

是一种人内部的精神活动,需要实际的行动来作为印证和补充

2

(1)经验(2)直觉

重推理、重演绎归纳

需要事实为前提和检验;缺少发散的过程和创意的过程

3???

(1)宽容(2)同情

使思维敏锐和严密

需要钝感和随性的情绪加以调和

4

(1)审美(2)体察

增强议论的有序性、准确度

需要一些发散性、个性化的因素

以上“对应概念”是否有高下?显然是有的。对应概念1从逻辑的适用范围出发,2由逻辑本身在思维演进中的特点出发,3与4都是从逻辑运用的效果出发。1-1“实践”实际上是整个“思维和认知”的对应概念,1-2“感知”是认识形成过程中逻辑的对应概念,因而它的精准度高于1-1。3、4中的概念因为从效果出发,所以没有直接从过程特点出发的2更具针对性。2-1和2-2都是我比较推荐的对应概念,因为前者补足了逻辑在认识链中需要的“事实前提”和“事实检验”,后者弥补了逻辑在认识链条中的“少发散”和“少个性”等问题,同时它们也需要逻辑的配合,与逻辑相互作用、共同达成“合理的认识、经得起检验的思想”,构成了对立统一的关系。

综上,我们的行文思路也就呼之欲出了,我们可以先对两个关键词进行界定,再探讨其间的一致性和错位点,然后补充其他概念、重新思考两者关系。

材料作文就是一场与出题老师的对话,最后,你也可以结合现实语境谈一谈对整个材料的看法——在认识外界的过程中,现代人看重逻辑背后轻视了什么?形成认知的生活经验,一花一木的真实体察;构成判断的伦理和情感的因素,一俯一仰的真切信念……人之本心,是否陷入了一种冷静的、客观的陷阱,因而失去了鲜活和真纯呢?

【考场佳作】

逻辑与实践

做事要讲逻辑,我们常听到这个要求。然而,是否仅仅依靠逻辑,就能考察思维的正确性呢?不,显然不是的。

逻辑是人类长期实践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