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VIP

《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时空跨越·精神联通——《屈原列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屈原列传》是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的第一课,是《史记》中较为独特的一篇传记。该文将屈原的生平事迹放在楚国日趋衰亡的大背景下展现,既有对史实的粗笔勾勒,又有对细节的工笔描绘;既揭示了屈原个人的身世浮沉与国家存亡的内在联系,展示了天下归于统一背景下其性格和命运的悲剧性,又充分彰显了屈原睿智深刻的政治远见、坚贞不屈的高洁志向、九死未悔的爱国情怀以及与日月争辉的人格魅力。阅读该文,学生要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背景下,理解优秀历史人物的人生选择和精神内涵,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思考他们的人生态度和文化价值;同时,要学会鉴赏史传文学的叙事艺术。

二、素养目标

1.了解司马迁的生平事迹和《史记》的相关知识;掌握文中的文言知识,疏通文意,理清文章的层次结构,培养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2.理解司马迁在叙事中融入大量议论的用意,鉴赏作者将屈原生平放在楚国日趋衰亡大背景下来展现的叙事艺术,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3.挖掘屈原和司马迁的精神内涵,发展思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培育正确的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三、教学设计

(一)导入

在长沙岳麓山上的三闾大夫祠中,有一副著名的对联: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

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史记》中的《屈原贾生列传》,是我国历史上出现得最早的一篇记载屈原事迹的文章。今天我们就通过《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一起走近伟人——屈原。

任务一:寻幽探微,此“志”云何

司马迁为屈原作传,段落之际,词句之间,充满无限的景仰和深厚的同情。屈原到底何许人也?请认真梳理文本,借用文中的相关词句,补充屈原人物名片”的相关信息。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文化素养(博闻强志)

政治才干(明于治乱)

外交能力(娴于辞令)

披散着头发沿着水边边走边吟唱。脸色憔悴,形体和容貌都像干枯的树木一样。

2.明其志,要回到历史现场,只有设身处地,才能更深入地体会人物的情感,理解人物的选择。个人遭际总是由人和事推动的。那么,课文中出现了哪些重要人物,他们对屈原的一生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课文中先后出现的重要人物有楚怀王、上官大夫、张仪、靳尚、郑袖、顷襄王、令尹子兰以及渔父。

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物按他们的身份分为这样几类:楚怀王、顷襄王是国君,上官大夫、靳尚、令尹子兰是臣子,郑袖是宠姬,张仪是代表秦国利益的策士,渔父是隐者。

第1段中,楚怀王曾经非常信任屈原。

第2段中,怀王发怒疏远屈原。

而在第9段中,接任为国君的顷襄王又放逐了屈原。所以我们可以说,国君的好恶直接决定了屈原的政治命运。

翻译理解:

第二段:王怒而疏屈平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楚怀王让屈原拟定法令,只写了草稿,还没有定稿的时候,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这个“夺”字主要有两种不同的解释:一种是“改变”。就上官大夫想要更改草稿,“屈平不与”,就是不赞成。还有一种解释是“想要抢夺”。“屈平不与”,就是不肯给。咱们课本上采取后一种说法。

课文注释:【夺】强取。

这个解释有三点不妥:首先,作为与左徒同列的上官大夫,身份不用说是十分尊贵的,看到宪令文稿便上手抢夺,毫无风度;其次,他的“强取”又引来了屈原的“不与”(不给),两个国家级官员为了一张纸发生身体接触,互相撕扯,成何体统;第三,退一步说,即便上面的情况我们都能接受,那么抢夺过去之后呢?销毁吗?还是另有他用?依然令人费解。

实际上,“夺”在古文中有一个非常常见的训释,那便是“改变、使之改变”。《论语》“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其中的“夺”均为此意。

课文这句话要表达的意思是,上官大夫看到屈原的宪令草稿感觉不太满意,想要让他改一改,而非冒失、无礼地夺过来。相应地,后面的“屈平不与”也不是屈原把文稿紧紧攥在手里不给上官大夫,而是不赞同他的修改意见。“与”表赞同的用例很多,不必远求,高一必修教材《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说的“吾与点也”便是很好的例证,老师讲到这里,联系学过的课文,让学生学以致用不亦可乎?

这件事成为导火索,使得上官大夫进谗言,说屈原自我夸耀,暗示屈原不把怀王放在眼里,导致怀王发怒,疏远了屈原。

楚怀王受张仪欺骗,是贪婪所致。张仪的鬼话,稍有理性的人都能识破,然而楚怀王

文档评论(0)

132****86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6010126000005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