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pdfVIP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节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一、教材分析

本章教材在初中生物课和高中生物必修一《分子与细胞》的基础上,从分子

水平进一步详尽的阐述了遗传的物质基础和作用原理。第1节的内容是讲述DNA

是遗传物质的主要实验证据,这一小节主要涉及到三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对遗

传物质的早期推测;第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第三,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

验。

二、学情分析

通过对初中相关知识的回忆及对必修一的认真学习,学生是有一定的基础的。

首先应该考虑到我们高中阶段的教学不是培养专家,而是要全面培养学生的科学

素养。本节是在学生原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提升,教学中要循序渐进,违背了

这一原则,易使学生难以理解为什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紧密联系学生

已有的经验、生活阅历,尽量联系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一步步引领学生认识为

什么DNA是遗传物质,为什么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学生们才会心驰神往

的投入到学习中来。

三、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总结“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分析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实验设计思路。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书中插图、照片等的观察,学会科学的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

收集和处理科学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交流

与合作的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难点:1、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的原理和过程。

2、通过探究科学发现过程来学习科学研究方法。

五、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反馈矫正等。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课时安排

1个课时。

八、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幻灯片展示父子的照片,并向学生说明“遗传现象”——生物亲

代与子代之间,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常常相似,这就是遗传现象。然后提

出问题:连接亲代和子代之间的纽带是什么?亲代是否把性状直接传给了子代?

进入新课,学生自主学习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探索

一、对遗传物质的早期预测

20世纪20年代:大多数科学家认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遗传物质。

简要回顾蛋白质多样性与生物多样性

知道20世纪30年代人们才认识到DNA这一生物大分子,简述DNA化学

组成。这让人们认识到DNA的重要性,但是由于人们不了解DNA分子的结构,

所以蛋白质是遗传物质的观点还是占了主导地位。

而通过确凿的实验证据向这一观点提出挑战的首先是美国科学家艾弗里,而

艾弗里的实验又是在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斯的实验基础上进行的。

那么应该选择怎样的生物来作为实验材料呢?(低等生物,这样的生物简单,分

析快,易得出结论,而且繁殖很快。比如说病毒或细菌等。)

老师细心引导,学生发现探索的结果即最终争论的焦点:蛋白质和DNA,

谁是遗传物质?

二、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1.简要介绍肺炎双球菌。

2.详细分析格里菲斯的设计思路。

幻灯片展示格里菲斯的实验过程:课本42页的图3-2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

验,引领和指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解决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

①预测第一组和第二组实验结果会怎样?为什么?

②第三组的“加热杀死”是什么意思?加热的温度控制在多少度?

教师指出加热的温度一般不超过90度,杀死是指S菌失去了感染能力,但里面

的遗传物质并没有被破坏。

③第四组实验里活的S菌是怎么来的?

④提取出的S菌的后代仍然是S菌,这说明什么?

⑤究竟是什么物质使R菌转化为有毒的S菌?

⑥综合四个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让学生沿着科学发展的轨迹观察问题,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进一步分析问题。)

3.寻找转化因子——艾弗里的实验设计。

在分析格里菲斯的实验设计基础之上,教师引导学生明确该实验的设计是否

严谨,该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的能力)

(1)设计思路;把各种化合物分开,单独观察,确定唯一变量。

(2)把由S型细菌中分离,提取出的各种成分,单独作用于R型细菌。

请学生结合艾菲里的实验思考:

①只有加入哪种物质R菌才能转化为S菌呢?

②加入D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