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中散的功效与作用.docxVIP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

和中散的功效与作用

对于治疗疾病,很多人会选择中医来调理,事实也证明中医调理时间虽然长了些,但效果是很不错的,今天就为大家推荐一种疗效非常好的中药方剂和中散,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处方】

厚朴(去皮.姜炙)六两,白术三两,干姜(炮)、甘草(炙),各二两。

【炮制】

上为末。

【功能主治】

治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用法用量】

每服一钱,水八分盏,生姜二片,煎六分,去滓,稍热服,乳食前服。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处方】

附子(炮7度,水淬,去皮脐,为末)1两,黄连(去须,为末)1两,乳香(研)1分。

【功能主治】

冷热痢,腹痛里急。

【用法用量】

上3味,如患冷热痢,取黄连半钱,附子半钱、乳香1字,以陈米饮调下,未止再服,以青橘皮汤调下;如患赤痢,附子末半钱、黄连末1钱、乳香1字;如患白痢,黄连末半钱、附子末1钱、乳香1字,米饮调下,未止以黑豆7粒煎汤止之。

【摘录】

《圣济总录》卷七十六

【处方】

白术、陈皮(去白)、厚朴(去粗皮,生姜制)、甘草(炙)各等分(一方有藿香叶减半)。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痰逆胃虚泄泻。

【用法用量】

每服1钱,以水1小盏,生姜3片,大枣1个,同煎至6分,温服。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

【处方】

人参(切,去须,焙)、白茯苓、白术、甘草(锉,炒)、干葛(锉)、黄耆(切,焙)、白扁豆(炒)、藿香叶各等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和胃气,止吐泻,定烦渴。主小儿腹痛吐泻,烦渴厌食。

【用法用量】

每服3钱,水1盏,干枣2个(去核),生姜5片,煎8分,食前温服。

【摘录】

《阎氏小儿方论》

【别名】

和中汤

【处方】

厚朴(去皮,姜炙)6两,白术3两,干姜(炮)2两,甘草(炙)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小儿脾胃不和,呕逆恶心,冷热不调,减食泄泻,腹痛肠鸣,少力嗜卧。

【用法用量】

和中汤(《医统》卷八十九)。

【摘录】

《局方》卷十

【处方】

人参(去芦)1两,白扁豆(炒,去壳)1两,白茯苓(去皮)1两,川芎1两,缩砂仁1两,香附子1两,半夏(汤浸,煮透,锉,焙干)1两,甘草1两,肉豆蔻7钱,诃子(去核)7钱。

【功能主治】

和胃气,进饮食,悦颜色,理风痰。主小儿久病才愈,面黄清瘦,神昏气弱,脾胃未实,食物过伤,停饮生痰,留滞中脘,耗虚真气,或成吐泻。

【用法用量】

上(口父)咀。每服2钱,水1盏,加生姜2片,大枣1个,煎7分,空心温服,或不拘时候。

【摘录】

《活幼心书》卷下

【处方】

藿香(去土)1两,白豆蔻1两,人参(去芦)1两,木香半两,丁香半两,干姜(炮)半两,厚朴(去皮,生姜制)半两,甘草1分。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三焦不调,停寒膈上,吐泻不定。

【用法用量】

每服1钱,水1小盏,入生姜3片,煎至6分,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

《卫生总微》卷十

【别名】

和中汤

【处方】

茯苓1分,石莲肉1分,藿香半分,人参半分,天麻半分,白扁豆(制)半分,木香半分,白术半分,甘草(炒)半分。

【制法】

上锉散。

【功能主治】

和胃气,止吐泻。主

【用法用量】

和中汤(《袖珍小儿》卷二)。《袖珍小儿》本方用法:上锉散。每服二钱,加生姜、大枣煎服。

【摘录】

《直指小儿》卷一

【处方】

干姜1两,厚朴(去皮,炙制)1两,甘草(炙)1两。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阴阳不和,清浊相干,霍乱吐利,壮热烦渴,胸膈痞闷,腹胀满,面色青白,手足厥冷,困顿多睡,全不思食。

【用法用量】

每服1大钱,水8分,生姜3片,同煎至3分,去滓温服。

【摘录】

《普济方》卷三九五

【处方】

藿香5钱,枳壳(麸炒)5钱,陈皮5钱,甘草5钱,厚朴(姜制)3钱5分。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小儿五色泻痢。

【用法用量】

每服1-2钱,红枣煎汤调服。

【摘录】

《袖珍小儿》卷九

【处方】

炮姜4两,肉桂2两,吴茱萸2两。

【制法】

上为末。

【功能主治】

上通下达,安胃和中。主中寒腹痛,或寒泻清水,或饮食伤,嗳麸气,或久痢虚寒。臌胀属虚寒者。

【用法用量】

本方改为丸剂,名“和中丸”(见《风劳臌膈》),方用干姜四两(切片,分四份:一份用人参一两煎汤拌炒汁尽,一份用青皮煎汁拌炒,一份用紫苏煎汤拌炒,一份用陈皮煎汤拌炒,各炒焦黑)、肉桂二两(分三份:一份用益智仁三钱煎汤拌炒,一份用小茴香二钱同煎,一份用破故纸同煎)、吴萸一两(分二份:一份用苡仁一两煎汤炒,一份用盐三钱同浸炒),共为末,苏叶煎汤,打神曲糊丸。随症轻重,作汤送下;虚者人参汤下。《慎柔五

文档评论(0)

150****819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