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练:比较取舍思维训练-高中作文能力分项训练30练(高考语文总复习).docx

第7练:比较取舍思维训练-高中作文能力分项训练30练(高考语文总复习).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7练:比较取舍思维训练

【训练目标】

掌握比较取舍思维的方法。

【技法简介】

这种思维模型适用于需要对几种观点、几种现象作出比较评议的议论文写作。其基本思路是:运用肯定否定思维对准备舍弃、抨击的观点、现象进行辩证分析,突出其消极面,然后正面阐述所要肯定的观点、现象,突出其积极意义,在比较中决定取舍。

【满分佳作1】

唤醒文化传承的自觉意识

上海复旦附中高一学生武亦姝诗词大会夺冠,有网友立即在网上搜索,查武亦姝的家庭背景,看她出生在怎样的书香门第,在他们看来,唯有书香门第才能培养出这样的才女。其实,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虽然也受到家庭环境、学校教育的影响,但归根到底还在于个人意识,唯有唤醒领略千年积淀之美的自觉,才能主动寻找前世存留的精华,从而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

家学熏陶固然重要,许多文化大师就成长在家学雄厚的家庭里,但是家学也只是最初的引进而已,自身的自觉追求才是根本的动力,有道是“师傅引进门,修行在个人”,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如果心灵迷失在时代洪流里,再深厚的家学熏陶,也难以让其领略文化之美,真正走进神圣的文化殿堂,为什么许多文化大师在家庭中后继无人,原因就在这里。

相反,出生在贫寒之家,远离书香之气,却同样可以有萤囊映雪、凿壁偷光的故事,一心向学之人终可成器。宋濂抄书,王冕夜读,凭借着对文化的热爱,以贫寒之门悟先贤之理,这样的故事不在少数。家庭环境常常是人们无法左右的,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会成为难以打破的桎梏,个人的自觉意识正是打破这一桎梏的最有效的武器。

学校教育固然在传递文化上无可替代,但是应试教育的现实不可能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接触古典文化,精明的学子才不愿意为了高考默写的那几分而在古诗文学习上作更多的投入。在这样的现实环境里,缺乏文化传承的自觉,自然不会深入文化殿堂。事实上,在文化殿堂里究竟能走多远,关键不在于学校教育,而在于文化自觉,许多人在文化上的深入都是在课堂之外完成的,莫言就是如此,只有小学的基础,照样获得若贝尔文学奖。

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建立在对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之上,它体现为主动学习传统文化的责任感,也体现为传播传统文化的积极性,更体现为振兴民族精神力量的强烈心理愿望。拥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就能让传承传统文化变得乐在其中,化要我学、要我做为我要学、我要做,这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前提和保证,

当代社会国际竞争激烈,而文化软实力的较量也日益白热化,这就更加要求我们充分自觉地传承传统文化。中华之崛起,全在少年!如果莘莘学子皆有向往诗书风韵之心,何必担心中华文化在新世纪会迷失航向?

【名师点评】

文章从网友查询武亦姝的家庭背景写起,针对他们的错误观点“唯有书香门第才能培养出这样的才女”,提出中心论点;接着在与家学熏陶、学校教育的比较中突出自觉意识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然后再作正面阐述,指出拥有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就能让传承传统文化变得乐在其中;最后从国际竞争激烈和文化软实力的角度总结全文,紧扣材料。全文中心突出,层次清晰,分析全面辩证,说理充分,是一篇颇为成功的议论文。

技法揭示:

第2段和第4分别用肯定否定思维模式阐述家学和学校教育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第5段阐述自觉意识在传承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两个否定,一个肯定,在比较中态度鲜明,取舍自定。

【满分佳作2】

自助才是王道

木心先生曾说过:“若有神助,其实是人的自助。”诚哉斯言。当我们迷失了人生道路,或盲目四顾,等等救星,或惆怅嗟叹,怨天尤人,不如静下心来,扪心自问:我是谁?我从何处来?要到何处去?我在哪里失足?迷路者需要帮助,然而真正能力帮助自己的正是你自己。

诚然,迷路后可有多种选择。寻找引路人,这是最便捷的方法。引路人是先行者、示范者,能引领迷路的人走出迷宫,能让行者少走弯路。可问题在于周围是否存在引路人。清末年间,千年古国大夏将倾,新中国尚在鸿蒙之中等待第一声春雷,炎黄子孙迷失在新旧世纪之交。到哪里去寻引路人,将中国带出黑暗,带进光明?一批精英人物上下求索,苦苦探求,几十年奋斗,古老中国终于获得新生。何处才有引路人?引路人不在苏俄,不在欧美,引路人就在中国,引路人就是自己。

对于迷路者来说,寻找同样迷路的人也是一个重要的选项。“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结伴而行总好过一个人落单独自彷徨。与同样迷路的人结伴,可以同病相怜,可以分担孤独,可以相互温暖,找到走出迷路的精神动力。可是,在耳闻目睹了那么多团伙犯罪、集体作弊的事实后,我们不得不发出质疑:迷路的人寻找同样迷路的人真的有用吗?也许只是结群作伴地继续迷路罢了,甚至是一起堕落,就像那些传销组织、诈骗团伙,抱成一团,在迷途上越走越远。自己迷路了,去寻找同样迷路的人,是把主动权交给别人,怎比得上自助可靠?

引路人不一定找到,同样迷路的人不一定可靠,世上没有救世主,要找到自己的路最终还要靠自己。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1****897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专注于提供各种优质的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