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堂四件套(部编版).docx

第6课 北宋的政治(教案)-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课堂四件套(部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课北宋的政治

年级

七年级

科目

历史

授课人

课型

新授

课题名称

第6课北宋的政治

课时

1节课

学习目标

1.通过故事再现和读图,掌握北宋的建立和统一。

2.通过读课本、史料,了解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知道北宋重文轻武的国策;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3.学会站在历史的角度辩证看待宋初政治制度与国家发展的关系。

重难点

内容

重点

赵匡胤集权“安”天下的具体措施

难点

了解王安石变法的措施

教学活动及设计思路

教学环节

教学活动

设计思路

一、导入新课

[展示图片]

黄袍加身

[教师讲述]陈桥兵变又称陈桥驿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此典故又称黄袍加身。959年,周世宗柴荣崩,七岁的周恭帝柴宗训即位。殿前都点检、归德军节度使赵匡胤与禁军高级将领石守信、王审琦等掌握了军权。960年正月初一,传闻契丹联合北汉南下攻周,宰相范质等未辨真伪,急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御敌。周军行至陈桥驿,赵匡胤和赵普等密谋策划发动兵变,众将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拥立他为皇帝,即黄袍加身。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9课《北宋的政治》,了解宋太祖的政策得失。

:利用学生熟悉的典故导入新课,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来

二、课堂互动

[来源:学。科。网Z。X。X。K]

[来源:网]

三、传授新知

北宋的建立及统一

1、建立

师:同学们找出北宋的建立者、建立时间及都城、

生: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定都长安。

生:赵匡胤是通过兵变坐上帝王宝座的,具体事实又是如何?

陈桥驿兵变:赵匡胤是后周禁军的统帅,负责防守京师。960年初,朝廷派他北上抵抗辽军。军队行至开封以北的陈桥驿时,谋士和诸将拿出预备好的黄龙袍披到赵匡胤身上,叩头便拜,口称“万岁”,赵匡胤就这样当了皇帝。

2、局部统一

过度:展示两幅图,看看北宋的统一有什么特点?

师生:北宋并没有实现全国的统一,出现多个政权并立的局面。

二、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师:北宋实现局部统一后,宋太祖也有自己的烦恼。

展示材料:一日,(太祖)召赵普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炭,其何故也?吾欲息天下之兵,为国家长久之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

赵普认为唐末以来政权更替频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原因:方镇太重,君弱臣强(地方权力大,中央势弱)

赵普提出了怎样的解决方案?

具体措施有:夺其权、制钱谷、收精兵。从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设法收回地方政府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军事上:同学们依据教材29页,从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其一、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其二、控制对军队的调动;

其三、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政治上:据教材30页归纳

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宰相下设副丞相及政事堂、枢密院、三司分管行政军事和财政。

地方:其一、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其二、州县长官三年一换;其三、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权力。

经济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利;设置转运使,将地方财政收归中央。

北宋转运使的设置,对加强中央集权有什么作用?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设问:宋太祖集权措施利弊

利:从根本上解决了自唐末五代十国以来的地方分权问题,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此后再没出现过大范围的分裂叛乱。

弊:(1)皇权过于集中,行政效率低。(2)为分化权力,机构臃肿,形成“冗官”(3)军制混乱,形成“冗兵”(4)政府财政开支巨大,形成“冗费”。

三、重文轻武政策

过度:宋太祖除加强中央集权外,又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师:宋太祖为什么采取重文轻武政策

师生:防止武将专权、篡权

师:宋太祖和宋太宗在重用文官方面,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师生:其一、重用文臣。如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天圣八年进士,修《新唐书》。宋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兵权)、参知政事(行政权)。

用以下事实加以说明

《劝学诗》宋真宗(北宋第3位皇帝)

富家不用买良田,书中自有千钟粟。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出门莫恨无人随,书中车马多如簇。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

其二、限制武将。宋代,武将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

其三、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

材料一:宋代进士分为三等:一等赐进士及第;二等赐进士出身;三等赐同进士出身。录取名额成倍增加。只要考中一般都授予官职。

——倪方六《古代“高考”阅卷前要糊名易书许落榜生查卷》

材料二:北宋共开科举考试81榜,期间所取文士合计60035人,平均每年360人。——《论宋代科举取士之多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51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