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 北宋的政治(预习学案)(含答案析)(第6课 北宋的政治(预习学案)-智慧教与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预习学案与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第6课 北宋的政治(预习学案)(含答案析)(第6课 北宋的政治(预习学案)-智慧教与学七年级历史下册同步预习学案与教学设计(部编版)).docx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6课北宋的政治预习经典学案

目标导航

目标导航

课程标准

课标解读

知道北宋的建立,了解宋朝重文轻武的特点。

认知提示:理解重文轻武与中央集权强化的关系。

北宋是中国古代中央集权政治制度走向完善的一个重要时期。经过北宋一系列政治制度的改革,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武将擅权、军阀割据和地方豪强割据等顽疾被革除,中国在世界上率先建立起文官制度,促进了社会安定,有利于国家统一。同时,重文轻武政策的实施还促进了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但是,这些新的措施也带来了诸如官僚机构臃肿、财政负担沉重、军队战斗力弱等社会弊端。

思维导学

思维导学

知识梳理

知识梳理

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先南后北,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强化中央集权措施:

(1)军事上(集兵权):①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②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③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使兵不识将,将不专兵。

(2)政治上: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①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在地方,①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②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①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一切税收由中央掌控。②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知识点二、重文轻武的政策(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1.措施:(1)重视文官:①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②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增加名额,提高地位,授官从优,升迁迅速。)

文教措施的意义影响:①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②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③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重文轻武政策利弊(影响)。

(1)积极:①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②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③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④(文教措施的意义影响)

(2)消极: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③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④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知识点三、王安石变法

背景:北宋行政效率低下;在边疆战事屡战屡败;财政入不敷出;土地兼并剧烈,农民起义此起彼伏;

目的: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

措施: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农田水利法(经济)、保甲法(军事);

作用:政府的财政收入增加,各地兴修水利工程10000多处;

结果:新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几乎全部被废除。

【知识延伸】

1、归纳宋太祖为强化集权,在政治上的措施,有什么利弊。

知识点突破

知识点突破

知识点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

1.一个未能完成统一大业的开国皇帝,却能够与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和成吉思汗等雄君霸主并称于世;一袭黄袍加身,成就了他的霸业,开创了以文臣治国、重文轻武的时代。材料中的这位“开国皇帝”是

A.李世民 B.赵匡胤 C.杨坚 D.赵构

【答案】B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登上帝位,建立了北宋,赵匡胤就是宋太祖。他同时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且北宋并没有实现全国统一,因此符合题干中“未完成统一大业”、“黄袍加身”、“开创文臣治国、重文轻武的时代”的皇帝是赵匡胤,B项符合题意;A项是唐太宗,不是开国皇帝,排除;CD项分别是隋朝和南宋的建立者,但不符合“黄袍加身、开创以文臣治国、重文轻武的时代”,并且杨坚(隋文帝)完成了统一大业,排除。故选B。

2.(2021·全国七年级)北宋宰相赵普认为“方镇太重,君弱臣强”,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的建议。北宋为了“收其精兵”所采取的措施是

A.陈桥兵变 B.重文轻武政策

C.杯酒释兵权 D.设置转运使

【答案】C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宋赵匡胤为避免历史上武将建立政权,通过杯酒释兵权,来强化君权,加强统治,把兵权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C正确;陈桥兵变是赵匡胤发动的取代后周,建立宋朝的兵变事件,排除A;为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宋朝采取重文轻武政策,排除B;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属于“制其钱谷”,排除D。故选C。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5****51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