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高中语文《说木叶》优秀说课稿
ExcellentlessonpresentationdraftofShuoM
uYe
第1页共9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高中语文《说木叶》优秀说课稿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说课稿是为进行说课准备的文稿,教师在吃透教材、简析教材内容、
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的基础上,遵循整体构思、融为一体、综合论述的原则,分块
写清,分步阐述教学内容,以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本教案根据幼儿园说课稿标准的要求
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
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一、教材分析
诗歌是激情和想像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像去品读,
“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读林庚先生的《说“木叶”》,我
首先想到这样一段话。诚如林先生所言,我们的古诗人是“敏感
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
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学”
的解答的。
林先生在这篇诗论中所给的结论是:诗歌语言富于暗示性。
“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成为一
种“潜在的力量”,诗人“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
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成为令人玩
味无穷的“精妙”的诗歌语言。在吟咏之间,那些“潜在的力量”
便在不知不觉之中影响着读者,感染启发着读者,让人情思灵动,
视通万里。就比如文中所说的“木叶”,按照字面的解释,“木”
就是“树”,“木叶”就是“树叶”。然而,“木”却“具有着
第2页共9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
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起了叶子”,这样,
也就有了“落叶”的暗示,还有颜色的暗示——“它可能是透着
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于是,
“木叶”诗句便“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读着它,甚
至“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这就是“木
叶”之于“树叶”一字千里的差异。林庚先生深谙诗歌妙道,
此文命中了诗歌创作与鉴赏的玄机,撩开了诗歌神秘的面纱。我
们将会在一种“潜在的力量”的影响下,不知不觉地参悟深蕴其
中的道理,走进诗歌的殿堂。
二、教法探究
1、小组讨论研究。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整体感
知全文,把握文章精髓。
2、通过诗歌鉴赏实践,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设计
基于以上分析,确定本文的教学目的是:
1、理解中国古代诗歌中“木叶”意象的意蕴;
2、了解诗歌语言具有潜在暗示性的特质;
第3页共9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3、培养学生把握诗歌中意象所表现出的感情色彩,提高诗
歌的赏析能力。
教学重难点为运用文中阐述的知识和道理指导学生进行诗歌
鉴赏实践。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唐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在其《登高》一诗中有两句传诵
千古的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同学们知道
这里的“落木”是什么意思吗?(学生明确“落木”即“落叶”
之意后)那杜甫为什么不说“无边落叶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
来呢?”“木”与“叶”有何区别呢?让我们一起来读读林庚的
《说“木叶”》来解开这个迷吧。
二、整体感知把握全文(以“寻疑追答—悟理”为线来理解
全文)
1、四人一组讨论寻找你认为能表现文章行文脉络的疑问句,
并加以整理。
2、以小组为单位追寻上述问题的答案。
问题设计:
第4页共9页
今泰学院推荐文档
(1)诗歌的语言富于暗示性,那些微妙的意味往往寄诸言
外。鉴赏诗歌,不仅要品尝言内的意思,而且要品尝言外的滋味。
从课文看,“木”与“树”的意味有什么异同?
探究学习: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本植物的通
称。而“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具有着一般“木
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