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艺学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2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茶學概論

TheGeneralityofTeaScience

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

林語堂在《生活的藝術•飲食》

“飲茶為整個國民的日常生活增色不少。人們或者在家裏飲茶,或者去茶館飲茶,有自斟自飲的,也有與人共飲的;開會的時候喝茶,解決糾紛的時候也喝;早餐之前喝,午夜也喝。只要有一壺茶,中國人到哪兒都是快樂的。”

茶與人們的生活密切相關

茶是人們喜愛的飲品

同樣的茶,不同的人、不同的境地喝出不同的感受,得到不同層面的滿足。

生理需求

禮儀表達

感覺享受

參悟人生哲理

當唇焦舌幹之時,茶是解渴釋燥的佳物。

版畫家趙延年曾說:“三伏天,雙搶日,烈日猛曬,田水燙腳,汗成串地滴下,此時若能到蔭涼處一坐,拜會起大壺茶,咕冬咕冬地喝個飽,其暢快之感,是雅人們再也體會不到的。”

茶是中國待客的一種方式,“客來敬茶”是我國傳統禮儀

作家艾煊說過:“茶為內功,無喧器之形,無激揚之態。一盞淺注,清氣馥鬱。友情緩緩流動,談興徐徐舒張。漸入友朋知己間性靈的深相映照。”

一碗喉吻潤,二碗破孤悶,

三碗搜枯腸,唯有文字五千卷。

四碗发轻汗,平生不平事.盡向毛孔散.

五碗肌骨清,六碗通仙灵。

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蓬萊山,在何處?

玉川子乘此清風欲歸去!

唐盧仝《七碗茶詩》

茶,天然沖淡的真滋味,使人在寧靜、平和、舒適怡悅之中萌動蓬勃的生機,強烈的摯愛。茶詩化了生活,人們從中得到美的享受和人生的感悟。

人間哲理

茶味人生:茶味先苦澀而後回甘,恰如人生之壯美,它啟示我們恪守這樣的人生信條:人生之旅,不是一帆風順,總會有風浪與挫折相伴。人生如茶,有淡淡的愁苦,亦有咀(jǔ)嚼(jué)不盡的溫馨甘甜,茶味不管有過怎樣濃郁的甘甜或苦澀,最終終會歸於平淡,正如同人生無論有過怎樣的輝煌,最終總不失質樸與平凡的本真。

以茶為載體的中華茶文化,溶入了中華民族的文化特質,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代表。

茶與儒、佛、道哲學思想

茶為中國之國飲

茶與中國傳統藝術

“茶通六藝、六藝助茶”

琴、棋、書、畫、詩、金石古玩的收藏與鑒賞

與儒通“中庸”;與禪通“神和”;與道通“自然”

茶是世界上傳統的三大無酒精飲料之一

Teaisoneoftreetraditionalno-alcoholbeverages

歐洲科學家讚譽:

中國茶葉把西方從酗酒中解救出來,是東方給予西方的偉大慰藉物。

日本1999年已將綠茶列為兩階段的癌症預防計畫。第一階段針對一般人群,預防和延遲癌症發生;第二階段將綠茶提取物和抗癌藥物混合使用以提高抗癌效果、減輕副作用。

美國已批准將綠茶作為預防癌症的藥物在臨床應用。

茶是一種保健飲料

TeaisaBeverageforHumanHealth

世界日消費量30億杯

人年均消費量0.5kg

世界茶葉消費量

Consumptionofteaintheworld

第一章茶文化發展簡史

1茶的起源與發展

2茶利用方式的變化

3中國茶葉的對外傳播

西元前2700年,神農嘗百草而發現了“茶”這種神奇的植物,從此揭開了人類利用茶的歷史。

1茶的發現

2700+2000=4700年

第一節茶的起源與發展

茶樹是一種多年生木本常綠植物

Camelliasinensis(L.)O.kuntze

德國植物學家孔采

瑞典植物學家林奈第一字母

茶樹定名者的姓名

種名:中國種

屬名:山茶

茶樹學名

茶樹葉片的外部形態

茶樹葉片的基本特點:

1主脈明顯,側脈呈≥45°角伸展至葉緣2/3的部位,向上彎曲與上方側脈相聯接。

2葉緣有鋸齒,呈鷹嘴狀,一般16-32對,隨著葉片老化,鋸齒上腺細胞脫落,並留有褐色疤痕。

3嫩葉背面著生茸毛。

2茶樹原產地位於我國西南地區

證據:

野生大茶樹的發現

山茶屬植物的地理分佈

茶樹之王

3我國茶葉發展簡史

陸羽《茶經》記載:

“茶之為飲,發乎神農氏,聞於魯周公”。

我國茶樹栽種的歷史有3000多年

秦漢至南北朝時期,茶樹主要在巴蜀地區栽種,並逐步向長江中下游地區發展。

飲茶之風“興於唐”

我國唐代陸羽著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

—《茶經》

宋代文人茶會

飲茶之風“盛於宋”

宋代鬥茶

元、明、清

1886年,茶園面積40萬公頃,茶葉產量22.5萬噸,出口量13.4萬噸。

中國在世界茶業中占壟斷地位

茶區擴大,茶類增加,產量增長。

清末至解放前

國外植茶業興起(印度、斯里蘭卡),國內戰亂

文档评论(0)

爱遛弯的张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