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53: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pptx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53:第8课 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pptx

  1. 1、本文档共10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梦游天姥吟留别登高

琵琶行并序;;梦游天姥吟留别;;经历;作品背景

大唐才子的“发愤之作”

《梦游天姥吟留别》,又名《梦游天姥山别东鲁诸公》,作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即李白离开长安的第二年。唐玄宗天宝元年(742),李白怀着“济苍生”“安社稷”的抱负,奉召来到京城长安。他本以为此行能够施展才能,有所作为,然而很不如意,唐玄宗只是把他看作词臣,并不重用他。加之受到权贵的排挤,他在长安不到两年就被赐金放还。政治上的失意使他胸中块垒难消,这首诗便是他的“发愤之作”。;相关常识

“吟”是乐府诗体的一种,属古体诗,它的章节、句式和格律一般比较自由。本诗是一首七言古诗。“古诗”又称“古体诗”,七言古诗简称“七古”。“七言”分两种,一种是以七字句为基础,杂用四、五、六、九言而构成了形式自由的长短句,这样长短交错,换韵自由,富于变化,也称为“歌???体”;另一种是每句七字,句式整齐。;游仙诗

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类题材,源于汉代以前的歌赋。早在《庄子》中已有抒写仙人的篇章,通过描写“游”的境界以表现逍遥世界,抒发内心的忧思情绪,初具游仙诗的雏形。汉乐府之中,亦有反映这类思想的诗歌,表达畅游仙境的理想。李白的《梦游天姥吟留别》也具有这一特点。;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2.通假字

列缺霹雳

“”同“”。?;3.一词多义;动词,震动;4.词类活用

(1)对此欲倒东南倾

东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洞天石扉,訇然中开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云青青兮欲雨

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虎鼓瑟兮鸾回车

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栗深林兮惊层巅

栗、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古今异义

(1)烟涛微茫信难求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姥连天向天横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失向来之烟霞

古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今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特殊句式

(1)迷花倚石忽已暝()

(2)且放白鹿青崖间()

7.文化常识

(1)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的总称。

(2)折腰:拜揖。鞠躬下拜,表示屈身事人。;8.成语积累

“傲”字一族成语

(1)傲骨嶙嶙:比喻高傲不屈。傲骨,指高傲不屈的性格。嶙嶙,山崖突兀貌。

(2)轻禄傲贵:轻视禄位,傲视权贵。比喻鄙弃利禄富贵的行为。

(3)孤标傲世:孤高自赏,傲然一世。原形容菊花傲霜独立的形态。比喻人格的傲然不群和不与世俗同流。

(4)傲然挺立:形容坚强而不可动摇。傲然,坚强不屈的样子。挺立,像山峰一样高高地耸立。

(5)傲睨得志:形容因实现愿望而看不起一切的神情。傲睨,傲慢地斜眼看。得志,愿望实现。;;2.《梦游天姥吟留别》中,诗人的梦游部分写出了天姥山怎样的景物特点?;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两句反映了诗人怎样的性格?在全诗中起什么作用?;4.《梦游天姥吟留别》中“世间行乐亦如此,古来万事东流水”两句,有人说是李白消极思想在诗中的反映,我们应如何认识?;5.诗人为何提到“谢公”谢灵运?查找有关谢灵运生平的资料,进行简要探究。;思路整合

梦游天姥吟留别;文白对译;登高;;作品背景

安史之乱后的唐朝社会

《登高》作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7)秋天,杜甫当时在夔州。这是诗人在极端困窘的情况下写成的。当时安史之乱已经结束四年了,但地方军阀又乘势而起,相互争夺地盘。杜甫入严武幕府,依托严武,不久严武病逝,杜甫失去依靠,只好离开经营了五六年的成都草堂,买舟南下。他本想直达夔门,却因病魔缠身,在云安待了几个月后才到夔州。如不是当地都督的照顾,他也不可能在此一住就是三个年头。而就在这三年里,他的生活依然很困苦,身体也非常不好。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百感交集。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老病孤独的杜甫对身世飘零的感慨,于是,他写下了这首被誉为“七律之冠”的《登高》。;相关常识

古体诗与近体诗

古体诗与近体诗都是指诗歌体裁,两者是相对而言的。古体诗,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体的通称,也称古诗、古风,有“歌”“行”“吟”等。近体诗,指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又称今体诗、格律诗,是一种讲究平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