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50:第14课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pptx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50:第14课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pptx

  1. 1、本文档共7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都的秋

荷塘月色;学习任务群;学科素养目标;;故都的秋;;作品;特定时代的心灵阴影——《故都的秋》

从1921年到1933年4月,郁达夫用相当大的精力参加左翼文艺活动和进行创作。由于国民党白色恐怖的威胁等,郁达夫从1933年4月由上海移居杭州,1936年2月离杭赴福州,在杭州居住了三年。在这段时间里,他思想苦闷,创作枯竭,因此花了许多时间到处游山玩水,在一定程度上也是为了排遣现实带给他的苦闷和离群索居的寂寞。在游山玩水过程中,写了许多游记,这是他在这段时期创作的主要收获,为我国现代游记的发展作出了贡献。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故都的秋》。;相关常识

创造社

创造社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著名的新文学团体。成立于1921年,主要成员有郭沫若、郁达夫、张资平、成仿吾、田汉等,先后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洪水》等十余种刊物,并编辑出版了《创造社丛书》等。创造社初期主张“为艺术而艺术”,讲究文学的“全”和“美”。强调“直觉”“灵感”在文学创作中的作用,主张表现作家的“内心要求”。他们同时又注重文学表现时代的使命,对旧社会不惜加以猛烈的炮火。创作上的流派特色十分明显,他们的作品大都侧重表现自我,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直抒胸臆和病态的心理描写往往成为他们表达内心矛盾和对现实的反抗情绪的主要形式。;基础梳理

1.读准字音;2.写对字形;3.掌握词语

(1)落寞:冷落,寂寞。

(2)颓废:意志消沉,精神萎靡。

(3)疏疏落落:稀疏零落。

(4)混混沌沌:形容模糊一片,不分明的样子;形容糊里糊涂、无知无识的

样子。

(5)平平仄仄:平仄,平声和仄声,泛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4.词语辨析

十足·实足;幽远·悠远;萧索·萧条;5.成语积累

“秋”字一族成语

(1)秋高气爽:秋天天空晴朗明净,气候凉爽宜人。

(2)秋毫无犯:形容军队纪律严明,丝毫不侵犯群众的利益。

(3)春华秋实:春天开花,秋天结果。比喻文采和德行,也比喻事物的因果

关系。

(4)秋收冬藏:喻指一年的农事。秋收,收获粮食。冬藏,贮存农作物。

(5)皮里阳秋:指藏在内心而不直说的对人、对事的褒贬评论。

(6)秋行夏令:时已秋季,还在做夏令的事。指不合时令。;;2.《故都的秋》第1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3.赏析《故都的秋》描绘的五幅秋景图,请根据提示完成下表。;图景;4.《故都的秋》中这些图画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呢?;5.《故都的秋》中作者没有详细描绘陶然亭、钓鱼台、西山等北平著名景点,而是着重描写牵牛花、槐蕊、秋雨、秋枣等平凡细小的事物,为什么?;点拨作者对于北平秋天那些著名的风景,只是点到为止,而看上去主要描写普遍存在于家家户户街头巷尾的那些景象,原因有三:

其一,这是由作者的思想所决定的,他追求“清”“静”,并笼罩着淡淡的“悲哀”,那些著名风景还都是游人云集、热闹非凡的地方,那里的景色难以表达作者的这种思想。

其二,那些著名的风景,是古往今来文人墨客吟咏北平秋天常用的题材,虽富于秋的特色,但不容易道出新意来。

其三,“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那些常见的景象人们虽然很熟悉,早就习以为常,但是却往往忽略了它们的特殊意味。作家把它们挖掘了出来,集中了起来,使人更深刻地体味到北平的秋“味”。;6.作者为什么不写秋槐的高大挺拔,只写其落蕊?;7.文章只写了北国之秋吗?哪些地方还写了南国之秋?为什么这样写?;8.郁达夫笔下的秋仅仅是悲吗?他意在悲秋还是在颂秋?;思路整合;荷塘月色;;作品;作品背景

黑暗现实中的惶惑与矛盾——《荷塘月色》

《荷塘月色》写于1927年7月,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及革命青年进行血腥屠杀,朱自清被这残酷的现实弄得“目瞪口呆”。他一方面觉得这种现象绝对不能再持续下去,要被打破;另一方面,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又想躲进学术的“象牙之塔”,脱离政治,维护知识分子的相对独立。但实际上,作为受“五四”启蒙精神哺育的他,完全脱离时代又是不可能的,因此当时作者处于极度的痛苦和矛盾之中。《荷塘月色》正是作者当时的这种思想感情的折射。从某种意义上讲,文中的荷塘实际上成了朱自清的精神避难所。;相关常识

现代散文

现代散文,是指与小说、诗歌、戏剧并列的一种文学体裁,对它又有广义和狭义两种理解。广义的散文,是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外的所有具有文学性的散行文章。除以议论、抒情为主的散文外,还包括通讯、报告文学、随笔、杂文、回忆录、传记等文体。随着写作学科的发展,许多文体自立门户,散文的范围日益缩小。狭义的散文是指文艺性散文,它是一种以记叙或抒情为主,取材广泛、笔法灵活、篇幅短小、情文并茂的文学样式。

散文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