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 哲学思想.pptx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 哲学思想.pptx

  1. 1、本文档共6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哲学思想;第一节古代哲学概述;英国大哲学家罗素中说,“要了解一个时代或一个民族,我们必须了解它的哲学”,这话提示我们,要理解我们自身,理解我们那些伟大的先哲们的思想,通过对他们的哲学与思想获得对未来生活的启示。所以,我们的古代哲学里,隐藏着我们的文明之所以灿烂辉煌的密码。要更好地发扬光大我们的优良传统,必须了解我们的传统,了解传统的智慧。中华五千年文明,诞生了无数的思想家,灿若群星的哲学家,他们的思想构成了一座浩瀚的智慧之海,现在我就带领大家这在个大海了做一番畅游。

;;我国古代哲学历史演进的历程;(二)奠基期

首先殷周以来的“五行”说进一步发展。战国末期,以邹衍为首的阴阳五行家把阴阳和五行观念融合在一起,倡导阴阳五行说,认为物质世界由阴阳二气构成,金、木、水、火、土是构成百物的基本元素。同时也产生了“五行相生相克”说。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克的关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

其次,春秋时期,辩证法思想得以丰富和发展。西周末年的史伯最早提出了“和”与“同”的哲学范畴,晏婴对“和”与“同”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认为“和”是集合许多不同的对立因素而成的统一,而“同”则是简单的同一,这些哲学思想在当时来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第三,产生了系统的哲学思想:儒家、道家等。;

(三)古代哲学的成熟期

西汉时间,董仲舒把“天”说成是宇宙间最高的主宰,形成了天人感应论。东汉时期的王充批判了董仲舒以来的天人感应论。

宋元时期是古代哲学的全面成熟时期,而最具代表性的理论成就就是宋明理学的出现。宋明理学以儒学为主体,积极吸收释、道哲学而形成的精致的伦理本体论。

;古代哲学的主要论题;(三)人性论

人性问题是中西哲学的一个共同话题。中国古代思想家们对人性的善恶和高下做了非常充分地讨论,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观点,即性善说、性恶说、性有善有恶说、性无善无恶说。

孟子是性善说的代表人物,荀子主张性恶说,“人之??恶,其善者伪也”。

人性无善无恶说主要体现在告子的思想中。告子,“无分于善不善”。

董仲舒、刘向、杨雄、王充等人均认为人性有善有恶。;(四)义利观

“义利之辩”是中国哲学史上的一大问题。“义”指道义,正义;“利”指功利,物质利益。儒家承认谋取物质利益和祈求幸福是人们的共同追求,但更强调义。

墨家的观点是义利统一。

道家主张清静无为,道法自然,因此,名利富贵皆烟云。;(五)知行观

在中国传统哲学中,认识和实践的关系被表述为“知”与“行”的关系,主要观点有以下几种。一是行先知后。孔子说:“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二是知先行后。荀子说“知明”则“行无过矣”。三是知行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主张。

(六)天人观

针对天人的关系,中国古代思想家们提出了三种典型观点:一是庄子的因任自然说:二是荀子的改造自然说;三是《周易》的天人调谐说。主张“天人合一”,强调天与人的和谐一直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主要基调。

;2023/12/24;古代哲学的主要特征;古代哲学的主要特征;2023/12/24;第二节儒家哲学思想;一先秦儒家;1.“礼”是先秦儒家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揭示礼的实质并且赋予礼以道德含义的第一位思想家。在孔子以前,礼只作为国家政治生活中维护君主统治的一种典章制度,并不具有道德价值判断的功能。孔子认为用“礼”来调整人们的行为,比用“刑罚”调整人们的行为更有效,因此主张“齐之以礼”。人的一切行为都要以礼为标准,做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2.“仁”与“义”是先秦儒家的重要思想范畴。

从孔子开始,一直到现代,中国人仍常以“仁”、“义”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先秦儒家都以“仁”为人生追求的最高道德境界。在先秦儒家的思想体系中,“仁”体现多方面的伦理道德价值,也是对各种美好品德的高度概括,它的核心就是“爱人”。“仁”的内涵还包括“忠恕之道”,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立人”、“达人”,都是为他人着想,这就是“忠”;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于别人,这就是“恕”。与“仁”相对应的还有“义”。“义者,宜也”,也就是人的行为与一定的准则相适合。;3.性善与性恶。

先秦儒家对于人性善恶问题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在中国人性论史上,第一个提出性善论的是孟子。他认为,人性是善的,人人都有“不忍人之心”,或者说对别人的怜悯之心、同情心。性善论也成为后来儒家的正统观念。在先秦儒家中,荀子主张性恶论,他提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著名论点。荀子性恶论的观点对法家影响甚大,但始终未能成为儒家的正统观念。;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