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预防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可行性.doc

探讨在预防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可行性.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探讨在预防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可行性

目录

TOC\o1-9\h\z\u目录 1

正文 1

文1:探讨在预防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可行性 2

1资料与方法 2

1.1一般资料 2

1.2方法 3

1.3观察指标 3

1.4统计学方法 4

2结果 4

3讨论 4

文2:早期护理干预预防糖尿病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5

1资料与方法 6

1.1一般资料 6

1.2纳入标准 6

1.3方法 6

1.4观察指标 7

1.5统计方法 7

2结果 7

2.1血糖指标对比 7

2.2护理效果 8

3讨论 8

原创性声明(模板) 8

正文

探讨在预防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可行性

文1:探讨在预防糖尿病肾病血液透析中发生低血压时采用护理干预的效果和可行性

随着我国经济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出现较大的变化,糖尿病肾病的病发率也逐渐提高,病情严重的会引起终末期肾病,对患者健康造成影响威胁。血液透析治疗是肾病患者的常用的治疗方式,其治疗效果相对显著。由于血管脆性以及血流动力学情况的不同,部分患者在进行血液透析时出现低血压情况,影响血液透析的顺利开展,增加护理工作量,降低患者的治疗效果,严重的还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健康。因此为降低患者在开展血液透析治疗中出现低血压的概率,增强患者的护理干预措施,研究中对比常规护理方法探讨护理干预的可行性,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7年2月-2019年2月间,选取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6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根据护理方法的不同分成两组,即采用常规护理方法的患者为常规组(n=30例)与采用护理干预方法的患者为观察组(n=30例)。纳入标准:病情症状符合糖尿病肾病诊断标准者;病情稳定者;无精神疾病者;意识清楚者;依从性较高者;无其他严重并发症者;对研究知情病情签署知情书者。常规组与观察组男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7例、18例,女性患者例数分别为13例、12例,最低年龄分别为50岁、49岁,最高年龄分别69岁、70岁,平均年龄(58.3±4.3)岁、(58.0±3.9)岁。在年龄、性别、病程等基本资料对比上,观察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情况相似(P0.05),可比。

1.2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相同的方法进行血液透析,常规组患者在血液透析治疗过程中进行常规护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信息、血压、血糖情况,及时处理异常情况。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上进一步进行护理干预,主要有:①饮食护理: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进行少食多餐方式,以易消化食物为主。餐前餐后评估患者营养情况,严格控制患者血糖血压,注意患者营养摄入[1]。②血压护理:在血液透析治疗中,严格控制患者的动脉血流速度,将其流出速度控制在80mL/min,期间密切关注患者血液与流速,降低治疗对患者血压的影响。③心理护理:糖尿病肾病为慢性疾病,在长期治疗与经济负担下,容易引起患者的心理负担与经济负担,出现消极负面的心理,因此在护理中密切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情况,疏导患者的消极心理,引导患者正确对待疾病与治疗开展。④用药护理:根据医嘱提醒患者按量、按时用药,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关注患者病情变化,将患者的变化情况及时反馈与医师[2]

1.3观察指标

本研究主要观察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不良反应发生率、护理前后的血压情况,护理满意度由特制的调查问卷进行评价,满分100分。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数据的统计分析,由SPSS软件(21.0版本)进行,计数与计量分别用%、(x±s)表示,进行X2或t检验,在对比中,数据有差异则表示为P0.05。

2结果

观察组与常规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分别为(93.5±3.6)分、(80.1±3.8)分,两组数据对比(t=10.205,P=0.031);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3.3%(1/30)、20.0%(6/30),对比(x2=12.384,P=0.021)护理前的收缩压分别为(84.0±4.8)mmHg、(84.3±4.5)mmHg,对比(t=1.184,P=0.060);护理前的舒张压分别为(50.3±3.5)mmHg、(50.1±3.6)mmHg,对比(t=1.031,P=0.062);护理后的收缩压分别为(109.2±5.0)mmHg、(89.7±4.6)mmHg,对比(t=9.054,P=0.035);护理前的舒张压分别为(82.3±4.1)mmHg、(52.3±3.9)mmHg,对比(t=12.985,P=0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sen199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