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25:第3课 百合花.pptx

高中语文部编版必修上册课件25:第3课 百合花.pptx

  1. 1、本文档共6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课文导入;茹志鹃(1925—1998),浙江杭州人。1943年参加新四军,中国作协上海分会《文艺月报》编辑、作品组长,专业作家。中国作协上海分会理事,上海市第四届人大代表。她的创作以短篇小说见长,笔调清新、俊逸,情节单纯明快,细节丰富传神。善于从较小的角度去反映时代本质。代表作品有《高高的白杨树》《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等。;名家评说

这位在1943年参加新四军部队文工团的女作家,对战争的关注和理解都别具一格,她似乎并不在意战场上敌我双方的进退胜败,而专注于战争中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碰撞与交流。

——陈思和《中国当代文学史》

;茹志鹃“煮书”

女作家茹志鹃是一位酷爱读书的人。她的书房中高挂着一张条幅,上面赫然写着“煮书”两个大字。她对此解释:“书,光看是不行的,看个故事情节,等于囫囵吞枣。读,就仔细多了,然而读还不够,进而要‘煮’。‘煮’是何等烂熟、透彻。”在这里,茹志鹃说“煮书”主要指的是读书,别人的书再好,对读书的人来说都是生的,需要精心烹煮一番。囫囵吞枣只是生吃,要闹肚子的,“煮熟”后,才有利于更好地消化和吸收营养。;相对茹志鹃的“煮书”,现在却出现了一种现象:请人来阅读某本书或者某篇文章,把读后的收获做成10-30分钟的录音或视频。请人代替自己“读书”,就不用花费自己过多的时间,这种“读书”方式也获得了一部分人的认可。对此,你有何看法?请写一段文字,表达你的见解。;参考答案:只听他人解读,容易浮光掠影,难求甚解。一本好书,往往蕴含丰富,只凭不足30分钟的解读,势必无法将精华全部呈现。甚者,若解读者本身理解有误,这二手的知识则更是有害无益。我们若心态浮躁一味求快,只靠他人的录音、视频来了解书籍,则难免走马观花、印象不深,甚至偏听一词,堕入旁门。试想,若少陵只是“读书‘听’万卷”,又如何能达到“下笔如有神”的境界?若东坡只是“旧书不厌百回‘听’”,又如何能明白“熟读深思子自知”的道理?书山有路,他人的解读或许是捷径,但终究难到终点。;任务驱动二深思精析?走进时代;1947年,莱芜战役中,她??随一个通讯员去前沿,在路上敌人的炮弹不时呼啸而来,通讯员为了减少伤亡,有意拉开距离,但她却紧张得不由自主地往他身边靠近,通讯员一见她走近就加快步子往前跑;某次战斗时,她和汪岁寒到一个班里旁听班会,听说了一位排长的事迹,那位年轻的排长是战斗英雄,却很害羞,说说话就脸红,这种反差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回首往事,茹志鹃决定要写一个普通的战士、一个年轻的通讯员的故事。她大约用了一个星期就完成了小说《百合花》,后发表在1958年第3期的《延河》杂志上。;1.根据小说内容,恰当填充下面结构图中横线处的内容。

参考答案:①新媳妇给通讯员缝衣(牺牲)②新媳妇执意献出新被(献被);2.找出文中“我”对小通讯员感情变化的词语或句子。

参考答案:生起气来→发生了兴趣→着恼地带着一种反抗情绪→拼命忍住笑→越加亲热起来→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想起我那个小同乡→强忍着眼泪。

;任务驱动一赏析小说中的形象;1.《百合花》中刻画了小通讯员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小通讯员是一个刚参军一年、只有十九岁的农村青年,稚气未脱,质朴、憨厚、不善言辞,更怯于与陌生女性交往,有时执拗得有点任性,有时活泼得可亲可近。他热爱生活,关心同志,体贴别人,觉悟高,忠于革命。在战斗中,当一颗手榴弹在担架队员中间冒着烟乱转时,他毫不迟疑地扑了上去,用自己年轻的生命解除了他人的危难。

;2.小说中的“我”是个什么角色?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①“我”是小说中的线索人物,小说始终围绕着“我”和通讯员之间的交往展开叙事。

②作者巧妙地把“我”对通讯员的感情变化融织进去:从开始生气、发生兴趣到亲近起来,接着“从心底爱上了这个傻乎乎的小同乡”,然后是月夜的思念、牵挂,到最后通讯员牺牲时“我”内心无限的悲痛。

③“我”的情感始终贯穿在整个小说故事情节之中,“我”的形象也逐渐丰满起来。;|典题技法|

分析“我”在小说中的作用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①叙述视角上,“我”是故事的见证者(或亲历者、讲述者),使故事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了作品与读者之间的距离;②情节上,贯穿全文,充当线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③主要人物上,烘托主要人物形象;④主题上,突出作品主题。;

;参考答案:(1)第一次(第42段)是通讯员要离开时给“我”留下两个馒头,说是给“我”开饭,表现通讯员对同志的关心、体贴;第二次(第57段)是当通讯员牺牲后,“我”无意中摸到他给“我”开的饭,两个干硬的馒头,引发读者对前文情节的回想,也表现“我”对物存人亡的悲痛之情。

(2)第一次(第34段)是抱被子时因慌张而挂破上衣,表现了通讯员的腼腆羞涩,也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有了这个破洞,新媳妇才从伤员中认出了他,也才有为牺牲了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牧童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