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docxVIP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教案及知识点

1.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课文原文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译文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

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

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悲对秋景感慨万里漂泊常年为客,

一生当中疾病缠身今日独上高台。

历尽了艰难苦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2.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教案

教学目标

1.整体把握诗歌,体会诗人沉郁苦痛的思想感情。

2.诵读并改写诗歌,学习杜诗语言凝练内涵丰富的特点。

3.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重点、难点

1.赏析首联中的意象为本文奠定的沉郁悲凉的基调。

2.赏析情景交融、气象恢宏的艺术特点。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1.创作背景

重阳节,是登高祈求长寿的节日。可杜甫这位老人,一生坎坷,穷愁潦倒,似乎已经走到了生命的冬季。而且此时,国家正处在战乱之中,他远离家乡,孤独地一个人在外漂泊。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老人百感千愁涌上心头,面对万里江天,面对孤独的飞鸟,面对衰败的枯树,无心游赏,触景伤怀,写下了这千古传唱的诗篇《登高》,抒发了自己的内心的无限悲苦。

2.作品特点: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属于近体诗。在章法上,它突破了一般律诗只有中间两联对偶的写法,而是四联皆对偶,被誉为“古今律诗第一”。

二、自读全诗

1.诵读课文

先听配乐朗诵录音,再正音正字,然后诵读课文。

2.注音

渚(zhǔ)清作(zu)客霜鬓(bìn)浊(zhuó)酒

3.词语注解①渚:水中的小洲。②落木:落叶。

③萧萧:落叶纷纷的肃杀凄凉景象。

④作客:客居他乡。

⑤百年:犹言一生。

⑥潦倒:犹言困顿,衰颓。

⑦苦恨:甚恨,心中的恨事很多。

⑧繁霜鬓:形容两鬓头发斑白。

⑨新停:刚停。这时杜甫正因病刚刚戒了酒。

⑩浊酒:未过滤的水酒。

4.诗歌翻译

风急天高猿啸哀,——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凄清,

渚清沙白鸟飞回。——水清沙白的河洲上空归鸟在飞旋。

无边落木萧萧下,——无边无际的落叶在萧萧地飘落,

不尽长江滚滚来。——流淌不息的长江水在滚滚地奔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离家万里面对秋景悲叹自己常年漂泊他乡,

百年多病独登台。——一生多病今天在寒秋中独自登临高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艰难困顿可恨白发长满了双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病苦潦倒只好停了浇愁的酒杯。

三、自主赏析

1.整体感知

提问: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从景和情两方面看,全诗是怎样的内容层次?

明确:全诗分两层:

前四句写景,描绘了一幅雄浑高远而又凄清悲凉的秋景。

后四句抒情,抒发了诗人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感和长年飘泊的孤苦愁绪。

2.自主鉴赏。(给每联写一段不少于100字的赏析短文)

首联两句,描写天高风急、秋气肃杀、猿啼哀啸、清清河洲、白白沙岸、鸥鹭低空回翔的景象,指明了时节和环境,渲染了浓郁的秋意,构成一幅登高远壮阔而又苍凉萧瑟的秋景图画,为全诗定下了哀婉凄凉的基调。对仗工稳,句法严谨,语言极为凝练。

颔联从大处落笔,仰头写山景:落叶飘零,无边无际,纷纷扬扬,萧萧而下;俯视写江景:奔流不尽的长江,汹涌澎湃,滚滚奔腾而来。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索之声,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同时让人想到生命的消逝与有限,宇宙的无穷与永恒。透过沉郁而又高昂的精工对句,显示着诗人出神入化的笔力,历来被视为千古佳句。

颈联是诗人一生颠沛流离生活的高度概括。先横写“万里悲秋常作客”,再纵说“百年多病独登台”。一横一纵,承上启下,点出了全诗感时伤世、羁旅飘沦的主旨;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的沉郁悲抑的感情。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独自登台。极为沉郁顿挫。宋代学者罗大经在《鹤林玉露》评说:“万里,地之远也;悲秋,时之惨凄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暮齿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十四字之间含有八意,而对偶又极精确。”可见诗人内心深处是何等的愁苦沉痛。

3.部编版高一上册语文第八课《登高》知识点

一、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公元767年(唐代宗大历二年)秋天,杜甫时在夔州。这是他在五十六岁时写下的。一天他独自登上夔州白帝城外的高台,登高临眺,萧瑟的秋江景色,引发了他身世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a101301997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