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技术阶段划分表.docx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序号12产品类别储能装置种类锂离子动力蓄电池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技术阶段发展期成熟期附件

序号

1

2

产品类别

储能装置种类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

技术阶段

发展期成熟期

3 铅酸蓄电池

成熟期

混合动力乘用车

4

锌空气蓄电池

起步期

5

超级电容器

发展期

6

液压/气压储能装置

发展期

7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发展期

8

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

发展期

9 铅酸蓄电池

发展期

10

混合动力商用车

锌空气蓄电池

起步期

11

超级电容器

发展期

12

液压/气压储能装置

发展期

13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发展期

14

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

起步期

15

纯电动乘用车

铅酸蓄电池

成熟期

16

锌空气蓄电池

起步期

17

超级电容器

起步期

18

锂离子动力蓄电池

起步期

19

金属氢化物镍动力蓄电池

起步期

20

纯电动商用车

铅酸蓄电池

成熟期

21

锌空气蓄电池

起步期

22

超级电容器

起步期

23

燃料电池乘用车/商用车

燃料电池

起步期

24

氢发动机汽车

起步期

25

注:

二甲醚汽车

起步期

技术阶段的划分主要以储能装置种类为依据。

采用电-电混合方案的汽车,其技术阶段的确定以储能装置中技术阶段较低的一种为准,如:采用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电混合方案的纯电动商用车,其技术阶段确定为起步期;采用燃料电池与超级电容器电-电混合方案的乘用车/商用车,其技术阶段确定为起步期。

目前表中所列的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包括锰酸锂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和磷酸铁锂型锂离子动力蓄电池两种类型。如果有企业申报采用其它锂离子动力蓄电池的产品,需临时提请专家委员会确定技术阶段。

附件2: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准入条件及审查要求

— 生产能力和条件

1 应有必要的生产场地、存储场地或设施及适宜、整洁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的加工精度和能力应当与产品特性要求相适合。

2* 应具有新能源汽车生产所必须的专用设备、工装和工具,制定和实

施安全防护措施;必要时,还需有充电设备。二 设计开发能力

企业应当建立产品研究开发机构,统一负责新能源汽车产品设计开

3 发工作。应当配备与设计开发工作相适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及时跟踪国内外新能源汽车技术的最新发展情况;能够对国家和行业技术标

准、法规进行跟踪、评价和转化;能够完成系统开发、整车匹配等工作。建立适于本企业的产品设计开发工作流程和指导具体设计工作的设

计规范及作业指导书,内容至少应当覆盖自主知识产权产品及整车设计

全过程、技术文件管理、标准化等内容,且在实际工作中得以应用。设计开发工作流程可在常规汽车的设计开发流程中予以体现,要突

4

出新能源汽车设计开发相关的环节和要求。

设计规范应能够指导自制和改装方面新能源汽车的设计和验证、采购总成部件功能与性能要求的开发和确认等工作;至少覆盖整车控制、电机控制、变速器与动力耦合装置控制、车载能源管理、车载充电管理、通讯和数据交换等系统和子系统功能与性能要求的设计开发等工作。

至少掌握新能源汽车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及控制系统三者之一的核心技术。

应理解、享有所掌握的核心技术的技术原理、结构、功能和性能要

求、控制方法、通讯和数据交换、失效模式和安全风险以及测试评价方

5* 法、主要故障模式的诊断和解决措施等。

此外还应理解、制定控制系统、车载能源系统、驱动系统等各系统的边界划分与接口定义等。

对于所掌握的核心技术应具有相应的知识产权(至少包括设计更改

权和使用权)。

6* 应当具备与所生产的新能源汽车整车、系统及关键总成相适应的试制能力,包括与企业自身研发工作相适应的试验验证能力。

产品和制造过程设计开发的输入应当充分适宜;产品和制造过程设

7 计开发的输出应当以能针对设计输入进行验证的方式提出,应当对其进行评审、验证和确认,并保存相应记录。

在实施产品和制造过程的设计更改(包括由供方引起的更改)前,

应当重新进行评审(包括评审设计更改对产品组成部分和已交付产品的

8

影响)、验证和批准,适当时应当征得顾客同意,并满足生产一致性要

求和产品追溯性要求。

三 生产一致性保证能力

与产品质量有关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能力,严格按程序文件、作

9 业指导书或相关工艺文件操作。

应当建立和落实人员能力评价和考核制度,并保持适当的记录。应当为重要的进货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编制检验规程或检验

作业指导书,并按规定的项目、方法、频次和限值进行检验和验证,对

安全、环保、节能等法规符合性、顾客特殊要求、新能源汽车专项检测

10

项目要求应当特别关注。

对关键工序和特殊过程,应当编制作业指导书,明确工艺要求和控制方法,规范操作,并实施过程监视和测量。

应具备动力电池系统及驱动电机系统的电气性能与安全、温度测量、危险气体浓度测量等项目的检验设备以及

文档评论(0)

tianya189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阳新县融易互联网技术工作室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20222MA4ELHM75D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