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问答题1.ppt

  1.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三峡》

1、(1)两文都写了山和水,突出了山的连绵、高峻和水的?????、?????等共同特征。

(2)两文都写了猿鸣,但写作目的不同,《三峡》通过猿鸣烘托环境的???????,《与朱元思书》则通过猿鸣表现了环境的生机勃勃。(1)湍急、清澈;(2)凄凉或悲哀或凄清。2、文末描写“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突现了三峡的什么特点?一是突现了三峡秋季凄清、悲哀、肃杀的环境特点;二是突现三峡山高、峡长、岭连岭的地形特点。(注意《三峡》与《小石潭记》的对比)一、鱼我所欲也

1、在孟子看来,什么情况下,即使遇到祸患也会挺身而出?(请用原文回答。)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2、课文中的“本心”是指,《岳阳楼记》中“古仁人之心”的具体体现是什么?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1分,答“义”也可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3、《陋室铭》、《鱼我所欲也》两文分别表明了作者的生活情趣和人生态度,你是怎样看待这种情趣和态度的?示例:刘禹锡追求的是一种保持高尚节操、安贫乐道的生活情趣这是值得肯定的,但他消极避世的思想却是不可取的。示例:孟子表明义和生不能两全时应该舍生取义的人生态度,表现了一种高尚的气节,对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良好的影响。4、文中以“舍鱼而取熊掌”这一生活常理为喻有什么作用?引出议论的话题,确立“舍生取义”的观点。5、“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请搜寻古今这样的“贤者”的言或行去印证孟子的观点,完成下面的表格。

??示例: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陈毅——取义成仁今日事,人间遍种自由花;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冷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愿领取美国的救济粮。……6.孟子提倡的“舍生取义’曾经造就了一大批仁人志士,而现在的学校教育则强调我们中小学生要“珍爱生命”,最近教育部新修改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删掉了“见义勇为,敢于斗争”的字样,你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示例:人的生命是宝贵的,我们应当要珍爱这仅有的一次生命,但并不表示我们不见义勇为,不伸张正义,只是我们在见义勇为时,要量力而行,要在与坏人斗勇的同时还要斗智,尽量避免对自己的损害,对生命的威协。7、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孟子观点的看法。如:文天祥、刘胡兰的事例。

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1、文中第一段属于论据。作者从个人的事例再说到统治者的方略,最终提出了“”的中心论点。

事实成才治国生于忧患,死于安乐2、文章开头列举的六个人物的事例,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从他们的事例中你获得什么感悟?共同点:都出身贫贱,历经磨难,最终都有所作为(成就大业)。感悟:苦难是对人生的一种磨练,我们只有战胜苦难,才能取得成功。3、阅读第②段,说说就“国”而言,“死于安乐”中的“安乐”指的是什么。

无法家拂士,无敌国外患。4、本文主要论述了人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先经受多方面的艰苦磨砺,才能取得“曾益其所不能”的结果或成就的道理,请列举一个恰当的事例作论据。

示例:“逆境能成才”的历史人物5.有人认为,国歌的歌词“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应该改掉,因为现在中国的国力强大了,“最危险的时候”已经过去了。请结合这篇课文谈谈你的看法。答:不同意。虽然我们国家现在国力强大,繁荣富强,令世人瞩目,但是,我们不能就此停滞不前,而要时刻保持忧患意识,牢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古训,积极进取。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繁荣富强,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同意修改歌词的不给分)三、曹刿论战

1、本文详细介绍了曹判在战前、战中.战后的表现,而对于交战的具体过程则略写,这样安排的原因是什么?因为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其他内容与中心关联不大。表现了军事家曹刿的深谋远虑、远见卓识,突出了文章的中心(意近即可)2、面对齐军压境,庄公欲仓促迎战,乡人闲议漠视其战,曹刿却以布衣之身“请见”,曹刿入见后与庄公的一番对话,使庄公明确了战争胜利的基础,这个基础是什么?围绕“政治上取信于民”回答(或“民心所向”;或“百姓的支持”;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3.文中第二段,仅用“将鼓”“将驰”寥寥数语,便将庄公的鲁莽少谋之“鄙”表现得神情毕现那么,作者极言其“鄙”有何作用?突出曹刿的从容镇定;胸有成竹;指挥若定;能详察敌情;善于把握战机;谨慎果断;远谋(深谋远虑)4、长勺之战,齐败鲁胜,鲁国为军事史册再添以弱胜强之经典战例曹

文档评论(0)

胡老师K12教育坊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从业20余年,中学高级教师,擅长公开课PPT制作等。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