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小议信息技术教师需要什么样的基本功
——参加江苏省第二届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有感
江苏省扬州中学,刘超,225009
“信息技术教师”这一称谓至少包含两层含义:其一、具备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此
乃体现教师专业素养不可替代性的首要保证;其二、具备精湛的“专业杀手锏”,此乃体现
个人能力素养不可替代性的重要标识。二者相得益彰,方可锻造出属于你的熠熠生辉的信
息技术课堂。
曾几何时,笔者有机会秀了几节课,发了几篇文,露了几把脸,获了几次奖,竟有些
飘飘然,天真地以为信息技术教师想“出人头地”并不似预想之艰难。直到不久前参加过
江苏省第二届信息技术教师基本功大赛,其“痛苦”的过程与遗憾的“成果”让我喧嚣的
心态顿时冷静下来,也让我们参赛者普遍体会到自身教学基本功还不够扎实。为此,行就
此文,既是对自我行为反思的一份总结,亦是对有相似经历、心态的同行们一种勉励。
回顾此次大赛,共设置如下四个考察环节,分别为:一、赛前准备:教育博客、自荐
一节录像课(附:教学设计、教学资源等);二、专业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三、撰写教学
设计与说课:现场抽题,限时撰写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只可携带教科书及配套教参);四、
评课:现场观摩一节视频录像课,限时完成评课稿。以上环节基本涵盖信息技术教师教与
学的方方面面,若想不留遗憾,圆满完成这些任务着实需要相当功底,正所谓“台上三分
钟,台下十年功”。下面笔者将针对这四个环节,结合自己的参赛经历,谈谈自己的所失、
所得。
一、三天打鱼,还需两天晒网
信息技术教师既要勤于“鱼”,即勤汲取教学养分;更要善于“渔”,即善反思教学言
行。“好记性莫如烂笔头”,课堂内外,当脑海中“迸”出一些教学火花时,我们应及时将
这些“智慧火花”记录下来,并趁热打铁将其整理成文,不然这些好点子、好想法很快几
被忘却,事后再想完整回忆将十分困难,而教育博客则为记录行思的良好载体。可真正将
“写博”作为一种教学行走习惯绝非易事,懒惰、无法坚持是我们更多人的通病,我们会
想各种借口安慰自己,让博客“冰封”,与此同时,我们的教研状态也将“冰封”,进而导
致在处理教学思路、教学设计上“多了一分盲目,少了几分理性”。我们抒写“博客”,不
在乎热闹的人气,更在于让其成为反思教学言行的持久动力源泉。
除不断抒写教学人生外,信息技术教师还需精心打造一批属于自己的精品课例库。比
赛环节中需要提交一节45分钟的教学视频课及相关教学设计,笔者从自己积累的教学设
计中挑选一则自我感觉还不错的“表格信息加工”课例,该案例曾获得校内校本课程评比
一等奖、扬州市市直录像课评比一等奖等奖项。可此案例在专家评比中却引发很大的争议,
问题焦点集中指向教学设计中对“实践任务中如何穿插基本技能讲解”的处理手段是否得
当。事实上,在此案例设计过程中,我做了一个尝试,即针对部分学生在完成实际任务时
无章可循的现状,利用思维导图工具设计了一个技能图谱,目的是希望在学生脑中烙下相
关知识点的整体框架。当得知此点遭受非议时,我感觉不被理解。可事后再当我“冷”观
此教学设计时,竟渐渐看出却存在不小的问题,让人分辨不清是一堂偏理论新授课、还是
重技能实践课,理性告诉我这样的教学设计应分为两个课时处理,效果要好很多。这就让
我明白一个道理:一个好的教学课例是要经过“千锤百炼”的,当我们设计出一个自我感
觉良好的课例后,不要奇货可居,而应将其与众人分享,尤其需向专家名师请教,请他们
“把把脉”,这样利于我们对课例的认识更为全面、客观、理性,而不是靠“拍脑袋”形成
的。
以上所述论及某课例的“质”,而对于课例积累的“量”,我通过阅读其他参赛选手提
交的教学课例,我们发现大多涉及“表格信息加工”这一环节,这从某一方面说明该课题
确有文章可做。但我个人认为我们的精品课例应涉及本学科的各个方面,至少在每个模块、
每个章节都能创设出若干精彩的精品课例,当然这需要不断的坚持、思考才能获得,正所
谓“三天打鱼,还需两天晒网”。
二、既做“螺丝钉”,也做“万金油”
我们常说,教师教给学生一滴水,自身得有一桶水。我们信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