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6版 第四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ppt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第6版 第四章 社会的本质和结构.ppt

  1.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社会的本质和结构目录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二、社会: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三、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四、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五、社会的政治结构及其核心六、社会的观念结构及其功能一、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唯心主义历史观、人本主义历史观和自然主义历史观将社会精神化,认为你社会本质上是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认为人性决定社会的本质、特征及其变化,人类历史是人的本性—人性异化—人性复归的历史。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归结为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实践有三种类型:制造物质生活资料的实践改造社会关系的实践创造精神文化的实践第一,实践是社会关系的发源地第二,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2实践:社会生活的本质第三,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之源二、社会: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社会有机体根源于人的实践活动,直接形成于人的交往活动。社会有机体不同于生物有机体,它不是形成于物种规定的本能活动,而是形成于人的实践活动。1社会有机体的形成及其特征物质生产、精神生产和人自身生产的过程同时就是社会关系再生产的过程。三种生产是社会活动的基本方面,三者在历史上同时存在并相互制约,始终发生作用。社会有机体必须不间断地进行物质生产2社会有机体再生和更新的机制社会有机体是囊括全部社会生活及其关系的总体性范畴,其意识指人类社会是由各种社会关系同时存在而又相互依存所构成的整体。社会有机体必须进行精神生产社会有机体必须进行人自身的生产,即种的繁衍三、生产力标志着社会与自然之间的现实关系劳动资料=劳动对象是指能够运用劳动资料作用于劳动对象,即具有一定劳动能力并且从事实践活动的人,是“活的劳动”,是生产过程的主体,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起主导作用的要素。劳动者1生产力的构成亦称劳动手段,是人们在劳动过程中用以改变或影响劳动对象的物质资料或物质条件,其中,最重要的劳动工具即生产工具,是“死的活动”。生产工具是劳动者和劳动对象之间的中介,直接传递着人对自然界的作用,是衡量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的尺度。劳动资料通常是指劳动对之进行加工,使之成为具有使用价值以满足社会需要的那一部分物质资料,包括未经过加工的自然物和已经经过加工的人工物。劳动只有同劳动对象相结合,才能构成物质财富的源泉。劳动对象是生产力发展状况的一种标志,其质与量直接制约着生产力的发展水平。劳动对象智能性因素科学技术是一个总体性概念,科学偏重于知识体系,技术则表现为工艺,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它不是“直接生产力,而是“一般生产力”科学技术需要通过劳动者和劳动工具,物化到劳动对象之中,才能成为“直接生产力”。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的作用发生质的突变,已成为生产力发展的突破口、生长点,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方向、速度和规模,是决定生产力总体水平的首要要素。智能性因素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是生产力的“硬件”,科学技术则是生产力的“软件”。2生产力的特征生产力具有客观性生产力具有历史性生产力具有社会性生产力具有属人性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实现物质变换的能力。一方面是人本身的“自然力”、智力、本质力量不断对象化,自然不断被“人化”的过程;另一方面又是外部自然力不断被同化为人的体力、自然规律不断被同化为人的智力,从而使人的本质力量不断增强的过程。二者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形成了社会生产力,构成生产力的本质。生产力不是存在于人的活动之外、超历史的预成的实体,而是形成于人的活动之中、人能够直接掌握的力量,是人们的实践能力。生产力的形成和运动有精神因素的作用,但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不能自由地选择生产力。从根本上说,生产力是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的物质力量。生产力的运行离不开个人的劳动能力。但是生产力并不是个人劳动能力简单相加的“算术和”,而是个人劳动能力通过一定的社会结合方式,包括协作、分工等中介环节而形成的社会力量,即社会生产力。劳动以人的需要为其内在动因,而人的需要又是历史地发展的,由于人的需要在同劳动的相互作用中不断变化发展,因此,人们进行劳动的动因在客观上是永恒的。在劳动中形成的生产力不管如何发达,总是具有继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必然随着人们需要的变化和劳动的发展而处于不断发展之中。四、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总和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特征阶级:特定社会经济结构中的人群共同体社会的经济结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dllkxy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本文库主要涉及建筑、教育等资料,有问题可以联系解决哦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13302032000001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