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保健与护理 课件 第8、9章 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方法、幼儿疾病预防策略.pptx

幼儿保健与护理 课件 第8、9章 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方法、幼儿疾病预防策略.pptx

  1. 1、本文档共7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幼儿保健与护理第八章幼儿心理行为问题及干预方法吮手指习惯性交叉擦腿咬指甲屏气发作第一节幼儿常见的心理行为问题050706遗尿症屏幕儿童攻击性行为

吮吸手指——主要表现吸吮是一种婴儿出生后就会的、低级的、原始的反射。婴儿对能够接触到的任何物体都会产生吸吮反射。婴儿吸吮自己的手指很常见,这个习惯有抚慰和镇静的作用。超过一半吸吮手指的孩子在过了6~7个月就不吸了。通常在2~3岁,幼儿能够用语言或者动作等其他方式表达自己的愿望,吮手指的行为就会自然消失。但是仍然有一些幼儿保留了吮手指的行为,所以很多父母很担心这种习惯。吮手指往往能使幼儿在感到压力和劳累的时候冷静下来。因此,只有当吮手指持续时间过长,或者影响了幼儿的嘴形或者牙齿整齐的时候,我们才应该引起重视,否则不必担心。超过5岁还吮手指,会对口腔的上壁(上颚)以及牙齿的排列产生影响,而且这时候幼儿也开始受到来自玩伴、兄弟姐妹和亲戚消极评价的影响,会使幼儿产生焦虑、害羞等心理问题。

吮吸手指——原因如果一个幼儿从小被科学养育,口腔和手的探索欲望能充分满足,生活的环境是充满爱和自由的健康成长环境,这个幼儿就不需要通过吸吮手指来安慰和愉悦自己,以缓减自己的紧张和焦虑了。

吮吸手指——干预方法123与家长、老师沟通,改善成长环境正确对待幼儿吮吸手指的行为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进行矫正

咬指甲——主要表现幼儿咬指甲的行为一般指幼儿不能自制地用牙齿将自己长出的手指甲咬去。严重者可将自己的手指甲咬得很短,甚至咬得牙床出血。有的幼儿常伴有多动、睡眠不安、吸吮手指、挖鼻孔等多种问题行为。

干预方法原因咬指甲的干预方法除了参考前文吸吮手指的方法以外,还要注意在生活中培养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如赠送幼儿一把大而可爱的指甲锉刀和一把美丽的小指甲刀,教导他们如何锉下所有粗糙尖锐的边缘,去除多余的死皮,擦上保湿的乳液,让幼儿学习如何照顾好自己的指甲。经过一段时间,幼儿就可能用主动照顾指甲的行为代替无意识地咬指甲的习惯。当然这个方法要注意安全。幼儿的咬指甲行为常因有心理压力、紧张、受窘、无聊或疲倦等情绪,跟吸吮手指的原因类似。咬指甲——原因及干预方法

习惯性交叉擦腿——主要表现习惯性交叉擦腿指幼儿反复用手或其他物件摩擦自己外生殖器的行为,亦有摩擦癖之称。该行为主要表现是擦腿动作:孩子会把两腿骑放于椅背、椅坐边缘,或其他物体上反复摩擦。女孩常常两腿内收交叉进行摩擦。6个月的婴儿即可出现,但多发生在2岁后。大多幼儿在其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或轻或重的这类行为,上学后逐渐消失。

习惯性交叉擦腿——原因习惯性交叉擦腿的初始原因可能是外阴局部刺激引起的瘙痒,如外阴部炎症、湿疹、包皮过长、包茎、蛲虫感染等,继而发展成习惯性动作。有的幼儿因寂寞而玩弄外生殖器,或大人逗玩小儿生殖器,使幼儿逐渐养成习惯动作,这种情况多见于男孩。另外,不良的生活环境、幼儿情绪紧张和焦虑等可引发或加剧这种行为,他们将此作为缓解焦虑和自慰的一种手段。

提高认识,正确看待此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卫生和作息习惯习惯性交叉擦腿——干预方法12

屏气发作——主要表现屏气发作是儿童癔症的一种表现形式,又称儿童愤怒惊厥。其表现为儿童在发脾气或者需求未得到满足而剧烈哭闹时突然出现呼吸暂停的现象。屏气发作是婴幼儿时期的一种神经症性发作。6个月前及6岁后者少见,最多见于2~3岁。每当婴儿受到物理因素(如疼痛)或强烈的情绪刺激后会高声哭叫而过度换气,接着就屏气、呼吸暂停、口唇发紫、四肢强直,严重者可以出现短时期意识丧失(昏厥)及四肢肌肉的阵挛性抽动。全过程约1分钟。然后全身肌肉放松,出现呼吸,大部分孩子神志恢复或短暂发呆,亦有立即入睡的。

屏气发作——原因屏气发作的原因除与情绪因素有关外,还与机体缺铁有关,发病的幼儿中有相当一部分的病例同时有缺铁性贫血。屏气发作次数不定,严重者可以一天数次(只要有刺激因素即可诱发)。随着年龄的增长,发作次数逐渐减少,常于5~6岁发作停止。屏气发作的幼儿约30%有家族史。

屏气发作——干预方法正确认识,合理看待此行为问题消除不良因素,选择正确的教养方式12

遗尿症——主要表现遗尿症是指不自主地排尿,患者常常睡眠过沉,难于唤醒,尿湿或醒后才觉察。超过80%的遗尿仅发生在夜间。约15%的正常婴幼儿在5岁前有夜间尿床,每年的自然消除率约为15%。99%的小儿到15岁时不再有夜间尿床。男孩较女孩常见。偶尔的遗尿并不会成为幼儿的习惯问题,但经常性的遗尿会给幼儿造成心理阴影,遗尿症患者多表现为自卑、焦虑、社会适应能力差、注意力不集中、多动等,甚至出现严重的精神心理和行为问题。

遗尿症——原病因素遗传因素生理因素环境因素

123正确认识遗尿的病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xiaoba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