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教案.docx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教案.docx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教学设计】《沁园春·长沙》

教学目标

1.通过品读,引导学生从意象、语言等角度体会诗人的博大胸怀。

2.通过鉴赏形象,体会诗人积极昂扬的情感态度,引发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教学重点:学会从语言、形象等不同角度鉴赏诗歌。

教学难点:感受诗人博大的胸襟,引发对青春价值的思考。

教学过程

导入

毛泽东16岁时写下这样一首诗:“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这首诗书写了一代伟人人生启航之际的青春豪情,也纵贯了伟人一生的信念追求。《沁园春·长沙》也是毛泽东青年时期的作品,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领略伟人别样的青春年华。

学习任务一:诵读吟咏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意,自由朗读这首词,体会诗歌的感情基调。

2.通过我们的朗读,已初步感受到了诗人豪迈乐观的情感基调,请同学们融入情感朗诵这首词。

那么我们在朗读过程中的感情把握是否准确呢?我们就一起走进诗歌内容,深入理解诗人的情感变化。

教师过渡: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上阕重在写景,下阕重在叙事。

2.请学生们概括全词描述了哪几幅图画?分别找到统领上下阕的关键字词(诗眼)。

解析:上阕中描写了诗人独立于橘子洲头欣赏湘江美景的画面,上阕写了两幅图景:独立寒秋图、湘江秋景图;这样的美景都是作者眼中之景,所以“看”统领了上阕的内容,是上阕的关键词。

下阕叙述了往昔同学少年的峥嵘岁月和到中流击水的情景,所以写了峥嵘岁月图、中流击水图;这些事情都是作者的回忆,所以下阕的关键词是“忆”。

教师小结过渡:这首词描写了湘江的风光景物、塑造了诗人个像、同学群像。

我们一起先来析湘江之意象,赏湘江之奇景,感受诗人别样的青春情怀。

学习任务二:分析意象体会豪情

在诗歌中作者会选取很多的客观物象,这些客观物象融入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后,称为意象。意乃创作者的思想感情,象乃作品中的客观物象。?

1.请同学们结合学习任务单,在描写湘江秋景的句子中勾画典型意象并分析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

典型意象:万山、层林、漫江、百舸、鹰、鱼、万类、霜天

这些意象有什么特点呢?元代诗人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这首词中也选取了很多典型的秋的意象,我们不妨将两首词做个比较,来体会毛泽东在选取意象时的特点。

通过比较,我们不难看出,从感情色彩上看毛诗的意象积极、充满生机,马诗的意象则凄凉、萧瑟;从规模大小上看,毛诗选取的意象雄峻而恢宏,马诗的意象则细腻而微小。

教师总结:通过对比,我们更能感受到毛诗选取的意象是雄峻的、生机勃勃的,是气势磅礴的。

2.这些意象的组合,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呢?这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请同学们闭上眼睛想象这样一幅画面:

群山上层层叠叠的树林点染如画,满江的秋水碧绿清澈,无数的船只争相行驶,澄澈碧绿的江上千帆竞发,雄鹰在天空中展翅高飞(雄鹰搏击长空),鱼儿在江中轻快畅游(鱼儿自由遨游),万物竞相绽放生命的魅力。

请同学们睁开眼睛,从这幅画面中,我们感受到:

山:树茂色红水:碧绿清澈船:争先恐后鹰:展翅高飞鱼:自由畅快

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自由开放的空间,是一幅色彩瑰丽的图画,晚秋的静穆中律动着勃勃生机。这幅画面有什么特点?

画面特点:色彩绚丽、生机勃勃,用诗歌中的语言来总结,就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自由!

教师小结过渡: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具有浓厚情感的画面作者是通过一些极富感染力的词语表现的。

3.请找出极富感染力的词语并分析。

“遍”——红之广“染”——红之艳,秋色之深浓

“透”——江水之清澄透明“争”——千帆竞发之势

“击”——鹰之健(迅捷、矫捷、有力)

“翔”——鱼之乐(轻盈畅快、欢愉自在)

教师小结:诗人用词真是千锤百炼、一丝不苟。

4.从作者选取的雄峻意象,极富感染力的词语中,能看出诗人什么情怀呢?

解析:正是作者心中有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他才会在深秋看到一派自由生机勃勃的画面。正是诗人胸中有壮志豪情,才会选取恢弘阔大的意象,正是诗人有乐观昂扬的性格,有对自然的无限热爱,才会在萧杀的秋天看到这样磅礴的景象。诗人选择的意象、极富感染力的词语,描绘的画面无不流露出诗人的青春豪情。这与人的胸襟、气度息息相关。当然,这与诗人的身份、经历也是分不开的。

学习任务三:感受形象激扬青春

1.知人论世:

毛泽东18岁时到湖南长沙,在此从事革命活动13年。长沙留下了诗人学生时代的美好记忆,也是诗人革命理想、革命事业开始的地方。

1925年回湖南湘潭从事农民运动。同年秋,他经长沙转赴广州接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此时一方面工农革命运动蓬勃发展,另一方面反动势力为了维护其统治,对革命力量进行了疯狂的镇压。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知识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知识、分享快乐!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