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功》观课报告.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物理《功》观课报告

——观青岛实验初中李文贤执教《功》有感

曲阜市陵城镇德化学校徐明磊

在山东省教师远程研修中,我认真观看了李文贤老师执教的初中物理《功》的一节教学。《功》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的第一节,通过本节学习,为学生学习“能”做铺垫,因为“功”概念具有概括性强、抽象的特点,难以让学生短时间内就有深刻体会,须逐步拓展深化。

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本节的要求,结合八年级学生的特点,李老师设计了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为:学生体验——定义功——再体验——总结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事例分析——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自学课本——了解公的计算公式、单位——计算练习——解决问题,流程的重点是学生通过体验和事例分析,知道功的概念及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教学过程中,学生通过大量的体验和事例分析能够复述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能从两个必要因素的角度总结出不做功的三种情况。同时,学生通过对课本的自学和对焦耳事迹的了解知道了功的计算公式、单位等知识点,并通过习题训练检验了自学成果。

“功”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对于八年级的学生不能从“能”的角度认识“功”,故课标要求用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功的含义。为达到此要求李老师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1.进行推钩码盒、推墙比赛,让学生找到这两个场景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从而体会力的成效,为功的引入做好准备。2.学生一起举起课本过头顶,全班共同体验施加力的过程并感知力的成效。3.从身边寻找做功实例,并说出你的理由,由此总结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4.五个典型事例分析,巩固功的两个必要因素,并总结不做功的三种情况。5.举起钩码活动,得知除了做功与否的分析,还有做功大小的比较,由此进入自学过程。6.学生交流自学成果,教师展示焦耳简介,得出自学的学习方法。7.功的计算大练兵。

从以上几个环节可以看出学生是这节课的主体,学生通过体验、讨论、自学、训练等环节,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对“功”的概念、计算公式及其单位的认识和了解。这节课利用“体验”、“模仿”、“规范”、“表达”四步来完成“功”的概念的教学。体验:即将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场景在课堂上再现,让学生放慢动作过程,并体会每个过程中“力”的存在,“距离”的变化。模仿:模仿老师对实例的分析过程,分别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来分析每个实例。规范:对学生分析过程中的问题展开讨论,让不同意见的学生发表意见,在讨论中去除不规范的语言描述,使问题分析过程更科学,更规范。表达:课堂是学生的,老师只是导演的角色,所以一定要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表达,注重课堂的生成,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李老师的教学过程流畅,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就像一位导演,将学生生活中的场景一幕幕的在物理课堂上展现,让学生从物理的角度重新分析这些生活、生产中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到物理来自于生活实际。从教师的角度分析:教师备课充分,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有效,所选事例与学生生活联系密切,所选教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练习设计具有层次性,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能力要求。从学生的角度分析: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精力集中,参与教学程度高,对生活现象的分析到位,充分体现了教师在平时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从教学效果角度分析:学生对做功情况的分析和不做功的三种情况的总结,以及学生的板演效果,都可以看出学生对本节课的两个重点内容掌握的较好。

教学中感觉有三处问题值得关注:1.对于“提着滑板在水平面上前行”的事例分析略有困难,这体现了学生对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的区分不清,即空间想象能力较弱;2.学生对“上楼梯克服重力做功”问题分析出现困难,原因是学生对力的方向上运动的距离与楼梯的长度混淆,由于时间原因在课堂上没有展开分析;3.估算困难,原因是部分学生对力和距离的估测经验不足,数学基础较弱也是原因之一。

2019年8月

文档评论(0)

books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