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古代文论选读》重点复习资料.docx

自考《古代文论选读》重点复习资料.docx

  1. 1、本文档共2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文论选读重点(大纲中需要掌握的

知识)【1.1】《尚书》(上古文献汇编)(掌握)诗言志的基本观点。诗言志的观点:“诗言志”是我国上古时期人们对诗的本质、特征、作用的认识和概括,也是我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上关于诗的最早的一个定义,它对我国诗歌创作与批评的影响源远流长。“志”指的是意志和感情。诗的本质在于言志抒情。诗的特征是通过语言的媒介来表达感情、抒发志向,诗的作用表现在它的认识意义和教育意义上。【1.1】《尚书》(上古文献汇编)诗、乐、舞三者之间关系的描述。诗、乐、舞三者之间的关系:文中“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和“击石附石,百兽率舞”的描述,反映了上古时期诗歌、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关系。在当时,除了诗以外,乐也起着教育的作用,乐与诗到后来才发展成两种独立的文艺形式,即以声音为媒介的音乐和以语言为媒介的诗歌。尚书。舜典〉中的描述,为后代研究文学艺术自身的发展规律提供了依据。【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理解)“思无邪”:孔子对诗的思想标准和艺术标准,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在思想内容方面,孔子认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孔子所说的无邪一般解作“诚正”。所谓诚正,当然有他具体的阶级标准。但我们从《诗经》本身的题材和内容的广泛、风格和感情的多样等这些特点来分析,可以认为,孔子提出的“思无邪”的本意,未必

就像像汉儒、宋儒那样保守和偏狭。相反,他的尺度还是比较宽泛的。

【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理解)“文质彬彬”:孔子主张文质并重,

辞意兼顾《论语庸也》中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文质彬彬完整表达了孔子的质文观。孔子以后质文并重便

成了儒家的传统思想。并为后世学者所丰富和发展。这是强调文质不可偏废,内容和形式并重的思想。在《论语卫灵公》中,”子曰:“辞,达

而已矣”。这是强调文学既要有文采,又必须以达意为主,要恰到好处,

不过又无不及。孔子的这个文质并重、辞意兼顾的看法,对后世的文学理论批评产生了十分重要的影响。【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掌握)“兴观群怨”:“兴观群怨”说是孔子对诗的功能的系统总结。孔子特别重视诗的效果,即社会作用。1.什么叫做“兴”:就是说诗用比兴的的方法抒发感情,使读者感情激动,对读者有启发感染作用,从而影响读者

的意志。从兴的提法来看,孔子已经意识到诗在感情上打动人的力量,

但重点仍在理性上的启发。2.什么叫做“观”:诗歌是反应社会现实生活的,因为通过诗歌可以可以帮助读者认识社会现实生活的作用。从观的提法来看,孔子把握到文艺反映现实生活的实质,但落脚点仍在政治教化。3.什么叫做“群”:诗可以帮助人沟通感情,互相切磋砥砺,起到提高修养、增强团结的作用。4.什么叫做“怨”:就是说诗能起到讽刺时政,批评指责执政者为政之失,抒发了对苛政的怨情,起到表达民情的作用。“群”和“怨”体现了孔子的礼治思想。总体来说,兴观群怨对文艺的社会功能做了全面的概括。即根据文艺的特点,指出了文艺具有美感作用、认识作用和教育作用。【1.2】《论语》(孔子极其门人)(掌握)“中和之美”:在诗的艺术标准方面,孔子很重视诗和乐的中和之美。

他欣赏《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按孔安国的解释,即言其和也。

孔子表示恶郑声之乱雅乐也,因为郑声淫,所以主张放郑声,而极力推

崇雅乐。在孔子看来,雅乐是中和的,而郑声诗淫声,与中和背道而驰。

孔子对诗和乐的这种看法,对后世传播温柔敦厚的诗教曾发生一定影响。但孔子删诗,却保留了《卫风》《郑风》中许多描写男女爱情的诗篇。这说明后世后世封建卫道者所强调的“发乎情,止乎礼义”的说教,并不一定合乎孔子的原意。孔子认为过犹不及,在他的礼制批评中,中和是一

个重要的原则。中和之美是儒家追求的审美理想。1

【1.3】《毛诗序》(先秦儒家诗论总结)(掌握)“言志抒情”: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这说明诗歌是人的思想感情的表现,情和志是统一的。也就是说,诗歌既可以反映出人的思想认识,又表现出人的感情色彩。后人把情、志分途,言志、缘情分立,与《诗大序》大相径庭。【1.3】《毛诗序》(先秦儒

家诗论总结)(掌握)“感人教化”:“风,风也,教也;风以动之,

教以化之”“先王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上以风化下,下以风刺上。”这说明诗歌的社会作用,强调其教化作用,与孔子“兴观群怨”的观点,《荀子·乐论》中的论点,一脉相承。儒家这些观点在封建社会中一直起指导作用。【1.4】《史记》(司马迁)(理解)

文档评论(0)

zhanghaoyu88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