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学习任务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VIP

《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学习任务单-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docx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姓名:班级:

第PAGE1页共NUMPAGES14页

《乡土中国》章节练习:《文字下乡》《再论文字下乡》

一、《文字下乡》思维导图

二、《文字下乡》重点内容

(一)内容概括

本文是《乡土中国》的第二章。作者从乡下人被看作“愚”的这一社会现象入手,反驳各种对“愚”的错误解释,辨别乡下人的“愚”其实是指乡下人在某种城市知识上不及城里人。继而就乡下人多文盲不认识文字这一现象,论述文字的作用,指出文字只是一种辅助的交流工具,故在乡土社会中乡下人自然无需这样的工具来交流。然后再进一步由文字推广到语言,指明语言也只是一种辅助交流工具,在乡土社会中人们还可以用其他工具和方式来交流。最后回应前文和标题,辨明乡下人“愚”的本质,阐发对文字下乡的看法,也就是认同文字下乡,但是要考虑到文字和语言作为交流工具的基础,不能僵化地推行文字下乡。

(二)论证特点

1.本章节在论证结构上有何特点。

这一章节采用层进式的论证结构,先点明现象,然后分析本质,最后得出结论。

2.本章节,有哪些论证特点?请结合文本分析。

?①本文先用先破后立的方式,先驳斥乡下人的“愚”是因为智力不及城里人,然后通过分析文字和语言产生的原因及用途,最后摆明观点:乡土社会的文盲并不是因为愚,而是乡土社会的性质决定的。②通过设问和反问,层层推进。如“”“‘愚’在什么地方呢?”“我们是不是说乡下人不但不识字,而且识字的能力都不及人呢?”“我们是不是也因之可以说乡下多文盲是因为乡下本来无需文字眼睛呢?”“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③论证语言,科学严谨,且生动易懂。“这一点,依我们上面所说的,还是不太能自圆其说。至多是说,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市里人多,这是正确的。”“语言像是个社会定下的筛子。”

3.本章节,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试结合文本进行分析。

①比较论证,如“乡下人不认识汽车和城里人不认识包谷”;

②因果论证,如“通过城里的孩子和乡下的孩子学习不同知识的速度不同,得出乡下人智力不一定比不上城里人”;

③比喻论证,如“语言像个社会定下的筛子”;

④举例论证,如“譬如,我可以和一位熟人说:‘真是那个!’”。

(三)章节重要概念

愚:乡下人在城里人眼睛里是“愚”的,因为他们不识字。“愚”是指智力的不足或缺陷,识字不识字并非愚不愚的标准。故“愚”只能指乡下人在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上是不及城里人多。

特殊语言:在每个特殊的生活团体中,必有他们特殊的语言,有许多别种语言所无法翻译的字句。特殊语言是亲密社群中所使用的象征体系的一部分,用声音来作象征的那一部分。

面对面社群:由于人们天天见面,面对面相处交流,有时甚至不需要语言这一媒介的社区形态。

(四)重要问题梳理

1.在作者眼中乡下人并不“愚”,请简要分析原因。

作者认为乡下人智力不差,只是缺乏城市生活所需的知识。

2.乡下人既然不“愚”,为什么还会出现很多文盲呢?

由于乡土社会是熟人社会,是面对面的社群,熟人之间可以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等方式传递信息,所以不需要依赖文字。

3.在乡下文字的局限性,怎样影响文字推行?

受时空的限制,文字常有难以准确答疑的情况。为了让文字表述准确,人们讲究文法和艺术,但在口语交际时,过于完整的句子会显得迂阔可笑,文字在表达上的局限,促使乡下人在熟人社会中更愿意采用语言、表情、动作等便捷的交流方式,而不重视文字。

5.如何理解“语言只能在同一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上发生”?为什么“群体越大,语言越趋于简单化”?

同一社群所有相同经验的一层——方言;群体越大,语言越趋于简单化、同质化——普通话。

6.为什么乡土社会不需要文字?

①文字的不适用性:文字下乡难,是因为在面对面的社群中,在其工作生活中,不需要文字。

在乡土社会,人们不会选择用文字来“说话”。在广西的瑶山里,一个部落有急,就会立刻派人送一枚铜钱去别的部落里,对方接到这个信号,就会立刻派人来救。这是乡下人的“文字”,一种双方约好的代表信号。

②文字的局限性: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像老早以前的青年们谈恋爱,受着直接社交的限制,流行写情书,而很多悲剧就是因情书的误会而发生的。

而说话却便利得多,不需要注意文法,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面对面的语言交往如此直接,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交流方式而采用文字呢?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

③文字的不必要性:在乡土社会中,语言就足够传递世代间的经验了。

在乡土社会中,人们世世代代“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方式没有改变,经验和知识只需要口耳相传就可以了,无需用文字来记载。像《天工开物》《齐民要术》这样的著作是文人总结而成的,并不出自乡土。

7.中国是乡土社会,既然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